阿輸吠陀中的「妙聞之論」 —— 印度傳統醫學經典介紹

廖育群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內容提要  此文的主要內容是印度古代醫學經典《妙聞集》(Susruta-samhita)第1卷「總論篇」中若干章的選譯,並附有必要的解說與註釋。這是對於印度傳統醫學——「阿輸吠陀」(Ayurveda)原始文獻基本內容的直接介紹。所選章節包括:《吠陀的起源》—— 這是全書的「序論」,總括性地講述了「阿輸吠陀」的概況,以及「人、病、藥、醫」四項。《出診章》——主要講述學醫者具備哪些條件才可獲得「行醫資格」,以及如何診視患者。《疾病的說明》—— 造成精神與肉體之「苦」的疾病共有三種原因;分為適宜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兩類。《八種外科手術法》——即切除、切開、亂刺、穿刺、拔除、刺絡、縫合、包紮。

  關鍵詞  阿輸吠陀、《妙聞集》、醫生、疾病、外科手術

人們通常習慣於將印度的傳統醫學體系稱之為「佛教醫學」。這或許是因為佛教在印度歷史上、以及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曾經扮演過怎樣說都不會太過分的重要角色。但更根本的原因恐怕還是由於我們對於古代印度文化的瞭解,大多只是限於佛教的範圍。許多醫史愛好者,囿於條件的制約,往往只能是以漢文佛經作為研究印度醫學的資料。然而由於在佛教產生之前,印度社會中早已存在著稱之為「阿輸吠陀」的醫學知識體系;更由於醫學與宗教之間存在的種種本質區別,所以如果想要瞭解印度傳統醫學的基本內容,就必須跳出「佛經」的範圍,直接進入「阿輸吠陀」原始文獻的領地。

「阿輸吠陀」是梵文Ayurveda一詞的音譯。從語言學方面講,「阿輸吠陀」源於Ayus(生命)與Veda(知識)的組合。因此可以說阿輸吠陀的基本含義是「生命之學」——有關生命的知識,或者說是基於這種知識而形成的生活指導法則。

    如果從「自人類出現之時,即有對健康與長壽的本能性願望存在」這樣一種最為廣義的醫學起源觀出發,那麼將被稱之為「阿輸吠陀」的印度醫學的起源追溯至何等遠古之時都是可以的。事實上,相信阿輸吠陀自太古時代就業已存在的印度人相當多;即便是受過近代教育的學者,也主張「存在於五千年前」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客觀地就文獻而論,古代印度人對健康與長壽的關心被歸納成稱之為阿輸吠陀的體系、成為可以傳承的知識,並非如此古老,最早不過是在公元前五~六世紀。在此之前,佔據醫療之中心的是以《阿闥婆吠陀》為代表的咒術。

在印度,所有的知識體系都被說成是始於神創,醫學當然也不例外。據說在諸神之中一脈相承的醫學,傳到人間後,經闍羅迦與妙聞之手,分別集結成《闍羅迦集》與《妙聞集》兩大古典醫學書。這就是最古老的阿輸吠陀經典。兩書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幾乎沒有涉及外科技術,而後者詳述外科性治療方法。此外還可見到因地域不同造成的藥物之異,以及對各地之水的不同評價等等,但在基本醫學理論方面並無大的差別。但因上述區別而將《闍羅迦集》稱為內科之書、將《妙聞集》稱為外科之書的一般說法,並非十分恰當。因為兩書在基礎理論方面,都是著眼於「風·膽·痰」在人體中的平衡,這本身就是非常「內科性」的(這種情況與中國最古老的醫學經典——構成今本《黃帝內經》的《素問》、《靈樞》,實在是非常相似:《靈樞》雖然以針灸療法(外治法)為主,但在基礎理論方面卻與《素問》一致)。因此更值得注意的或許是與《闍羅迦集》、《妙聞集》相關的社會背景方面的差異。

自吠陀時代起,在印度已然形成了中東部的瓦拉納西(Varanasi)與西北部之塔克西拉(Taxila)這樣兩個學術中心。從《闍羅迦集》中屢屢言及與迦膩色迦王的關係看,一般認為此書應形成於西北印度;在「完全採用內科治療」與「對婆羅門的尊崇」之間,應該說具有某種內在的聯繫。另一方面,從《妙聞集》所奉醫聖德罕溫塔裡(Dhnvantariya)是迦屍地區之王這種傳承關係看,《妙聞集》應形成於印度的中東部;其中豐富的外科知識,被認為與生活於此地的剎帝利(武士王族)有密切關係。因此《妙聞集》並非所謂的「外科學專著」,而不過是採用了在婆羅門的倫理觀看來屬於不得採用的外科療法,並使其在自身的治療體系中獲得了充分的發展。

《妙聞集》的作者為蘇斯魯塔(Susruta),故此書亦稱《蘇斯魯塔本集》(Susruta-samhita)。成書年代無法確定,有以為成於紀元前若干世紀者,但現今一般認為傳世本的形成是在公元34世紀。著名梵文學者、科學史家矢野道雄對於此書有如下概述 [1]

《妙聞集》的學術傳承譜系比較簡單。自梵天神至因陀羅的過程與《羅迦集》的情況完全相同,但其下的構成是被稱之為梵天神之化身的迦屍之王德罕溫塔裡,開始對七位弟子之一的妙聞氏講授。僅就這點,妙聞氏個人的傳說性、神話性色彩即顯得很濃厚,公元前六世紀之說未必是不能否定的。《妙聞集》的最終完成(從織入其中的哲學思想等判斷)被認為是在公元3~4世紀。然無庸贅言,在這種情況下,原型的形成肯定是在數個世紀之前,且與《羅迦集》一樣經過了多次的改編。另外還知道,在妙聞氏之後仍有人大行補充加工。這人就是Nagarjuna [①] 。一說到Nagarjuna,則想到佛教中觀學派的思想家龍樹。實際上也並非沒有將《妙聞集》的形成年代總體提前,視公元二世紀的佛教學者與醫者為同一人物的學者。但反之根據中國及阿拉伯語的資料可以瞭解到,在七世紀或十世紀亦活躍著名為Nagarjuna的著名煉金術師,譯成藏文的煉金術著作亦有很多被說成是Nagarjuna之作。因此對醫家龍樹的介紹,亦以視為年代不明為妥。唯此醫家之Nagarjuna不僅改訂了《妙聞集》,而且似乎新增了第六卷(補遺篇)。

於此必須注意的是,《妙聞集》也罷,《羅迦集》也罷,皆非某個個人在某個時期寫成的作品(在這點上與西方之希波克拉底及蓋倫之作品的性質不同)。成為這些醫書之中核的思想與技術,釀成於印度思想的搖籃期,不同的醫家與思想家將其付諸實踐,在反覆的試行錯誤 [②] 中漸次調整才形成文獻的體裁,而其文字內容又是經多少代人不斷改編著。

   《妙聞集》全書6卷,總計186章 [③] ,與《闍羅迦集》以及成書於八世紀的《八心集》(Astangahrdaya-samhita ——內外科綜合概要)並稱阿輸吠陀的「三位長老」,至今仍是當代印度阿輸吠陀正規教育所採用的主要教科書。

以下有關《妙聞集》的內容介紹,皆據大地原誠玄的日譯本。即臨川書店1971年刊行的《スシルタ本集》。括號內的文字皆為該譯本所原有的註釋與補充。

一、阿輸吠陀的起源

    《妙聞集》第1卷、第1章名為「吠陀的起源」。總括性地講述了「阿輸吠陀」的概況,以及「人、病、藥、醫」四項。可謂全書的「序論」。開篇之處云:「在庵室之中,圍坐在至聖不滅的迦屍(kasi)國王德罕溫塔裡(Divodasa Dhanvantari)周圍的阿烏帕諦那瓦(Aupadhenava [④] 、瓦依塔拉那Vaitarana)、阿烏拉布拉Aurabhra [⑤] 帕烏休卡拉瓦塔Pauskalavata)、卡拉維利亞Karavirya)、郭璞拉Gopura)、拉庫希塔Raksita)、蘇斯魯塔等眾仙人對他說:「聖者啊!世間因肉體性或精神性的,偶發性或自然性的疾病,而被諸種的苦痛、傷害所襲,吾等不堪其孤立無援、痛苦哀叫的悲傷之情。為醫治此等求幸福之人的病,為一己之生計,又為人類,今願就阿輸吠陀而聞師之教。現世與未來的福祉皆繫於此阿輸吠陀,故吾等欲為弟子,乞聖者允之。」於是聖者德罕溫塔裡對他們講解道:

   「此處所謂阿輸吠陀,實乃阿闥婆吠陀的分支,當人類尚未被創造之時,梵天創造了百章、十萬詩頌 [⑥] 。然見人類壽命短暫、理解力匱乏,故減縮其為以下之八科學:1、一般外科學,2、特殊外科學,3、體療法,4、鬼神學,5、小兒科學,6、毒物學,7、不老長生學,8、強精學。

    現就此八科學之特徵略加敘述。一般外科學:講述去除種種之草、木片、石、沙塵、鐵、土、骨、毛、爪、膿汁、分泌物、胎兒等異物之法,稱之為『銳器』與『鈍器』之醫療器械的用法、腐蝕法、燒灼法及腫瘍診斷法。特殊外科學:講述治療鎖骨以上之病,即與耳、眼、口、鼻等相關諸病的治療方法。體療法:講述關係全身之病,即熱病、下痢、大出血、肺癆、瘋癲、癲癇、癩病、泌尿病等的治療方法。鬼神學:講述為攘除由天(Deva)、阿修羅(Asura)、干闥婆(Gandharva)、夜叉(Yaksa)、羅剎(Raksas)、卑帝利(Pitri)、畢遮捨(Pisaca)、龍(Naga)、羯羅訶(Graha)等引起的殃及精神方面之病,以祈禱、咒語或供物來撫慰惡靈,使其遠離的方法。小兒科學:講述育兒法、母乳消毒法,以及治療因惡質乳汁或羯羅訶 [⑦] 所致諸病的方法。毒物學:講述如何中和因被蛇、昆蟲、蜘蛛、蠍、鼠等咬、刺傷時出現的中毒症狀,以及諸種毒物或食物混合食用引起的中毒症狀的解毒辦法。不老長生學:為返老還童、保持長壽、健腦、強壯、祛病之法。強精學:講述通過使精液量微者變充足、質惡者變純淨、凋萎者增殖、微力者育成,而使性慾旺盛之法。阿輸吠陀之八科學,有如上述也。」

其師問曰:「今此八科學中,應將何科授與何人?」彼等答曰:「聖者啊!以一般外科學為吾等之醫學的基礎,故請授之。」師曰:「如此可也。」彼等又言:「吾等之間無意見分歧,使蘇斯魯塔奉問聖者,而授與他時,吾等亦得謹聽之。」其師曰:「如此可也。」故誨之曰:「我兒蘇斯魯塔啊!實際上阿輸吠陀之目的,在於醫罹病者之病,使健康者維護其健康。『阿輸』(ayus)為生命、健康、壽命之意,『吠陀』(veda)的語根『vid』為『懂』、『得』之意;阿輸吠陀(ayurveda)為生命的學問,或由此而得健康、長壽的路徑也,故如此名之。予依據聖教量(agama)、現量(pratyaksa)、比量(arumana)及比喻量(upamana), [⑧] 講述阿輸吠陀中,在創始時屬於最重要的門類,用心聽之。」

斯一般外科學所以在八科學中位於第一的位置,源於往昔諸神戰爭之際治療創傷、腫瘍的神話,以及接續亞究那(Yajna) [⑨] 被截斷之首的傳說。即魯達羅(Rudra) [⑩] 神切斷亞究那之首時,諸神來到稱之為阿濕波(Asvin)的雙子之神身邊,說:「雙神啊!卿等可謂吾輩之中最為優秀的勇者,卿等能接續亞究那的頭。」二神答曰:「如此然也。」諸神乃為二神分呈供物,撫慰魯達羅之暴行所激怒的因陀羅神。如此亞究那之首由二神接上。

此一般外科學在阿輸吠陀八科學中,被視為優越者的原因是:1、凡外科性處治,以迅速為貴;2、運用鈍器、銳器、腐蝕法及燒灼法,需要技術;3、與所有的其他門類相通。故此門類為常住 [11] 、吉祥,通天,賦予光榮,使長壽,給予生計者。梵天始說之,生主(Prajapati)從而學之,雙子之神隨生主、因陀羅隨雙子之神學之;我今為人類,將其傳授給求教之人。

於此有詩頌:

「予德罕溫塔裡實為梵天;除諸神之老病死,熟達一般外科學及其他醫方者也;今更為將其教授給下界,而現身此世也。」

在此阿輸吠陀中,將有五大所成之身、且與靈魂相結合者,名之為「人」(Purusa)。人懂治療法,人為萬物之靈,其故何也?曰:世界中有兩類之別。其所謂兩類者,不動之物——即植物;動之物——即動物是也。又區別為溫干性之物與冷濕性之物兩種;或依五大元素中,某一方優勢而區別為地·水·火·風·空性之五類。動物中有濕生、卵生、萌生、胎生之四種。人為其首,其他之物受其使役。故人為萬物之靈。

然賦予苦者,稱之為病。病中有偶發性、軀體性、精神性、自然性之四類。其中,偶發性為因外傷引起的疾病;軀體性為因飲食物引起,或因體內體風素、膽汁素、粘液素及血液之一、二、三或全體異常性變化,導致均衡失調而引起的疾病。精神性為因怒、憂、恐、狂、喜、喪膽、嫉妒、悲歎、吝惜、肉慾、貪婪等愛憎違順的精神性擾亂而引起的疾病。自然性是指如饑、渴、老死、睡眠,自然而生者。是等之病,以心與身為依托。作為治療此等疾病的「因」,在於恰當地使用淨化劑、鎮靜劑、食餌療法及攝生法。

作為食物及生物的體力、容色、活力之本源——其所具有的「味」,有六種之別,但此等之味並非僅限於食物,而是存在於任何之物。然藥物亦有植物性與動物性兩種。植物性的東西分為:1、無花而有果的喬木,2、有花與果實的喬木,3、灌木及蔓生植物,4、果實成熟則枯萎——即草本。動物性的東西亦分為:胎生、卵生、濕生、萌生之四種。其中,家畜、人類、野獸等為胎生,鳥類及蛇和其他的爬蟲等為卵生,蠕蟲、昆蟲、蟻等為濕生,螢、蛙等為萌生。得於植物的皮、葉、花、果實、根、球莖、乳、脂、精、油等,以及得於動物的皮、爪、毛、血等,可供藥用。屬於地界之物——即礦物中,有金、銀、寶石、珍珠、雞冠石、土、土器、瓦等。由「時」(kala)所生之物,如風之有無、晴與陰、月的明暗、寒、暑、雨、晝、夜、半月、月、季、半年等,為源於時之變化的特異性。此等的「時」,或可成為使自身病素(dosa)蓄積、增長的因;或可成為使之鎮靜、治癒的因,有關時的知識在醫療上有用也。

於此有詩頌:

「上述四種(食物、有機性藥物、無機性藥物、時)作為使軀體性病症加重,或使之快愈之因,為眾多的醫家所言說。偶發症中有兩種,某些起於精神,某些起於身體,故其療法亦有兩種。對於起於身體的偶發症,使用與身體性疾病同樣的療法;起於精神方面時,其療法依靠賦予患者快感的聲等(色、香、味、觸)。」

以上,略說人、病、藥、醫療與時四項。人,成於五元素之結合,是由肢體(頭、胴、四肢)及體部(額、鼻、頤、指、耳等)、皮、肉、脈、腱、韌帶、神經等的集合而構成之物。其次病,是指因體風素、膽汁素、粘液素、血液之某一,或二、三,或全部之不調而引起的所有病性現象。其次藥,論藥物性質、味、效能及消化。醫療,論截除、切開等外科性手術及油脂藥塗擦法;又時,論所有行治療的時季者也。

於此有詩頌:

「如是略述醫療的種子生健康的果實。以下百二十章詳說之。」

依百二十章之題目,分為:1、總說篇,2、病理篇,3、身體篇,4、治療篇,5、毒物篇之五者,而於結尾篇述說前面遺漏的問題。

於此有詩頌:

「人若學由梵天所創說、由迦屍國王所宣講、此永久不變的阿輸吠陀,則其人有德性,於此世得諸王尊敬,死後可生於與因陀羅之住所相同的天國。」  

二、行醫資格

《妙聞集》第1卷、第10章名為「出診章」,主要講述學醫者具備哪些條件才可「出診」,以及如何診視患者。

作為一位可以「出診」的醫生,所應具備的條件是:

「學習了醫書,並理解其意義;見習了手術,並經過親自演習;熟記醫書所載內容,並得到國王的許可的醫生,剪短指甲與頭髮,清潔身體,著白色衣,持遮陽之傘與手杖,穿鞋,外無傲慢之貌,內懷善心,語言充滿愛善,無欺瞞之事,以人類為友,有好的助手相伴——如此這般的醫師,始可往病家應診。」

當使者〔在容顏、言語、服裝等方面〕的吉兆、與鳥有關的吉祥先行顯露時,醫師可赴病家,坐而視病人、觸之、問之。有人說依此三種(視、觸、問)診察法,大抵可對疾病作出診斷。然這並不正確,疾病的診察,實際有六種方法。即:依靠耳等五官,以及現在所說依靠詢問的診察。

其中依靠「聽官」可以診察的徵候,在「瘍流出液」(22章)與「瘍診察章」(28章)中詳述之。在如此之病時,以瞭解血液的流出是否伴有氣泡與空氣的響聲。依靠「觸官」所能瞭解的是,冷·熱·粗·滑·硬·軟等,以及熱病、肺癆等在觸覺方面的症狀。依靠「視官」瞭解的是,身體的胖瘦、活力的表徵、力與色的變化等等。依靠「味官」所能知道的是,泌尿病等場合出現的味的症狀 [12] 。依靠「嗅官」知道的是,死兆等方面的、及膿瘍或非膿性瘍的氣味特徵。依靠「詢問」,可察知地、時、種姓、飲食物的嗜好、病的起因、疼痛的增進、體力、消化火力、下風、二便通否、病程等方面的特徵。如果採用上述診察方法,不論是親自動手,或是由他人代替,皆可知道疾病的究竟。

於此有詩頌:

「對於病的望診有誤,或患者的陳說有假,又不得正確觸診之人,這樣的病可至醫師迷惑。」

如是盡可能診察後,醫師對於可治之病,應給予治療;可減輕之病,應使之減輕;不治之症,不可染指。若是已持續一年以上的痼疾,多應避之。下述之人的病,即便屬可治性,通常治療也是非常困難的,即:婆羅門、王、婦女、小兒、老人、怯者、王之臣下、賭徒、虛弱者、生物識 [13] 、諱疾者、貧者、哀者、癖、無自製心者、孤獨無援者。如是診察後行治療之人,可獲德、富、愛、譽。

於此有詩頌:

「良醫應避免與婦人共坐、交之、戲之,不可接收婦人所授食物以外的施物。」

三、疾病的性質

《妙聞集》第1卷、第24章名為「疾病的說明」。首先指出疾病分為適宜內科治療與外科治療兩類;又將造成精神與肉體之「苦」的疾病歸於三種原因。這與中國傳統醫學稱「千般疢難,不越三條」(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的疾病分類方法,在形式上有些相似,但理論基礎卻有所不同。在論說中,層層劃分,充分體現了印度哲學與邏輯學的特點。全文如下:

凡病有可以外科性手術治療者,與可以油藥等藥物治療者兩種。對於應該採用外科性療法的疾病,油藥等藥物療法亦無妨。對於應該使用藥物治療的疾病,不可施以手術。疾病在醫學的所有部門中如果都是相通的,那麼本書則是對所有疾病的概括性說明。前此已然說過;「造成肉體性、精神性之苦者,為疾病」,此所謂「苦」中,有依內(adhyatmika)、依外(adhibhautika)、依天(adhivaivika)之三種。此三種之「苦」,現為七種之「病」。這七種病即由生殖力、胎育力、病素力、外傷力、時力、超自然力、自然力引發之事。其中由生殖力引起的疾病,是指關聯到父母精液、經水之惡化的諸如癩病、痔疾等;其中又分「源於母性」與「源於父性」兩種。由於胎育力者,是指因母親的不養生而造成的跛、盲、聾、啞、鼻音、侏儒等;此亦有「因乳糜的作用引起」和「因妊娠中不節制引起」兩種。由於病素力引起的疾病,是指因精神性苦惱等引起、及不當食物、不正行為引起者;此亦分「起於胃」與「起於腸」兩種;此類疾病又可區分為「身體性」與「精神性」兩種。以三種之病為「依內苦」也。由於外傷力的病,是指因偶然負傷、或弱者與強者爭鬥導致的外傷;此亦有「因武器而受傷」與「因猛獸而受傷害」兩種。是等為「依外苦」也。由於時力之病,是指因寒暑風雨者;此中亦有「因不順之『時候』引起者」與「季節順調但不『擁有』」兩種。由於超自然力之病,是指因受到鬼神之惡意詛咒而生、或因《阿闥婆吠陀》之咒文而生者,以及因惡靈附體所生者;此中亦有「因雷電者」與「因畢捨遮(pisaca) [14] 引起者」兩種,以及「並發性」與「偶然性」兩種。由於自然力之病,是指饑、渴、老、死、睡眠等也;其中亦有「時所作」與「非時所作」之別。「時所作」,是指發生於講衛生之人者;「非時所作」,是指發生於不養生之人者。是等(第5至第7)屬「依天苦」。以上所述為關於一切疾病的概說。

體風素、膽汁素、粘液素為所有疾病之根本,這一點依據其特徵(比量)、依據諸如病素激化之處生疾病、使用消除病素之不調的藥物後病癒的現實性結果、依據傳統的權證(聖教量)可以明瞭。此恰如一切現象不過是純質(sattva)、激質(rajas)、翳質(tamas)之三德 [15] 通過因自性而發生的變異,而發展成無窮無盡的千姿百態。同樣,一切生物的存在,不過是體風、膽汁、粘液三原素通過七種體組織所構成之形態的無窮變化。由於病素、組織及排泄物的結合狀態,位於身體的位置之異,以及動力因(nimitta)的情況,是等之病有諸變種。由病素引起的極度惡化的組織的病,分別命名為乳糜、血液、筋肉、脂肪、骨、骨髓、精液所生的疾患。

厭惡食物、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風濕、熱病、心悸亢進、噁心、鈍重、心臟病、黃疸、腸管閉塞、消瘦、味覺缺乏、肢體倦怠、未老生皺紋與白髮等,為涉及乳糜的病素作用所造成之病。

皮膚病、丹毒、血瘍、苔蘚、痣、母斑、肝斑、雀斑、禿頭、脾臟腫大、惡性腫瘍、腹部瘤腫、癩病、痔疾、瘤腫、風濕、月經過多、劇性出血等,為因位於血液的病素之影響引起之病。

肛門、口腔、陰莖的化膿,智齒齒齦腫、瘤腫、痔疾、舌腫、腮腺腫、齒齦腫、扁桃腺腫、角膜周圍腫、上顎腫、筋肉腫、口唇腫、甲狀腺腫、頸腺腫等,為因位於筋肉的病素之作用引起之病。

結節腫、陰囊腫、甲狀腺腫、瘤腫、脂肪性口唇腫、糖尿病、肥胖症、出汗過多症等,為因位於脂肪的病素之影響引起之病。

贅骨、贅齒、骨的刺痛及劇痛、爪的干癬等,為因涉及骨的病素之影響引起之病。

視覺朦朧、喪神、眩暈、關節中生根部粗大之瘍、膿漏眼等,為因涉及骨髓的病素之作用引起之病。

陰痿、勃起不能、精結石、混精尿、精液惡變等,為因位於精液的病素之惡影響引起之病。皮膚的病害、排泄物的凝滯或過度暢通,為位於排泄道的病素之惡影響。感覺諸器官的作用障礙或不當的促進,為位於感官的病素之惡影響。

以上就疾病分類述其梗概,關於是等之病動力因 [16] 的詳細,將在各病中詳述之。

於此有詩頌:

「當被激化的病素環流於體內時,與之接觸的組織受其影響而惡化,以此生病。」

於此尚欲知道的是,體風素等病素與熱病等疾病,通常是結合之物,還是分離之物的問題。若其結合為永久性的,則所有之人應常常有病。若反之(兩者相分離),將體風素等病素作為促使熱病等疾病發展的特性,則將體風素等病素視為熱病等疾病之根本的說法不能成立。若沒有病素,熱病等疾病不存在;然兩者通常又非結合,好比假如沒有大氣,則無電光、風、雨;大氣雖常存,但並非雷電風雨不絕。乃待緣(動力因)而時起之狀。又如波、泡為水的特相。與之同樣,體風素等病素與熱病等疾病非恆常結合,亦非恆常分離。由緣而發病也。

於此有詩頌:

「病的程度、種類之數及一切疾病的性質等,當在余論 [17] 依各個場合詳細論述之。」

四、 外科八法

   《妙聞集》第1卷、第25章名為「八種外科手術法」。.所謂「八種外科手術」,即:切除、切開、亂刺(lekhya)、穿刺、拔除、刺絡、縫合、包紮。全文如下:

可使用切除法者為:痔瘺,粘液素性結節腫,母斑,瘤腫,痔核,表皮贅生物,骨與肉上的異物,黑子,上顎肉腫,上顎腺腫,腱、肉、脈的壞疽,蟻狀小結節,sataponaka(痔瘺的一種),急性扁桃體炎,陰莖膿瘍、肉腫,智齒阻生。可使用切開法者為:深部膿瘍,除全病素復合性之外的三種結節腫,丹毒,陰囊腫,腹股溝與腋窩的結節狀腫瘍,尿崩症引起的癤腫 [18] ,腫脹,乳房疾患,陰莖膿疱瘡,眼瞼囊腫,足部潰瘍,瘺瘍,兩種喉頭腫,陰莖小膿疱疹,陰莖潰瘍,多種的輕症,上顎腫及齒齦腫,扁桃腺腫瘍,硬性咽頭腫,其他已成膿的腫瘍,結石引起的膀胱病,脂肪引起的某種腫瘍。

可使用亂刺法者為:四種咽喉炎,白斑,癩,舌下腫瘍(蛤蟆腫),脂肪引起的劇烈的齒齦腫瘍,結節腫,眼瞼腫,舌腫,痔疾,圓斑狀癩,贅肉,隆肉等。可使用穿刺法者為:各種靜脈、陰囊水腫,腹水。可使用探針法者為:瘺瘍,含有異物、有異常瘺管的創傷。

可使用拔除法者為:三種砂石——牙石、耵聹塊、尿石,異物,死胎及堆積在直腸的糞便。

可使用刺絡法者為:除源於全病素之外的五種深部膿瘍(體風素性、膽汁素性、粘液素性、血液性、外傷性),各種癩性皮膚病,體風素性疼痛性的局部腫脹,耳垂的潰瘍,像皮病,膿毒症,源於各病素的瘤腫,丹毒,結節腫,生殖器的炎症性腫瘍,乳腺病,腹股溝與腋窩腺腫,齒槽膿瘍,咽喉腫,棘狀舌苔,齲齒,膿血性齒齦腫,伴有惡臭的出血性齒齦膿瘍,壞血病,疼痛性齒齦膿瘍,源於膽汁素、血液、粘液素的口唇病,及大部分的輕症。

可使用縫合法者為:源於脂肪的膿瘍破口後,已盡可能除去了內容物者;突發性,尤其是位於可動連接部位的創傷。鹼、火、毒傷,傷口內有空氣流動者,又瘍內含有血液或異物時不宜採用縫合法,此時必須妥善清除與洗滌。若不清除患部中的塵埃、毛髮、爪及可動性骨片等,可形成腫物、使化膿、產生種種的疼痛,故必須除去此等的外物。應抬高這樣的腫口,置於適當的位置,以細線縫合。又可以asmantaka(Bauhinia tomentosa)的樹皮製成的纖維,或麻線、亞麻線、弓弦的纖維、馬尾毛,或murva(Sansevieria Roxburghiana)、guduci(Tinospora cordifolia)的纖維徐徐縫合。

縫合法又有如下四種樣式:交叉狀縫合、吊繃帶狀縫合、連續縫合、斷續縫合。可在適當的場所適當地使用。

體內肉少之處及關節處,宜用長2指的圓形針;肉多之處,宜用長3指的三角形針。急所 [19] 、陰囊、腹部,宜用弓形彎針。此三種針必須具有尖銳的前端、適當的形狀。其針頭應製成圓形、與茉莉花梗的前端粗細相等。手術時必須將針從距離傷口不遠不近的地方插入。距離傷口過遠時,產生疼痛;過近時導致針腳綻開。將適當縫合之處用亞麻布與棉覆蓋,可用priyangu(Aglaia Roxburghii)的果實、方鉛礦、甘草、rodhra(Symplocos racemosa)的樹皮粉末全面撒布。或撒布sallaki(Boswellia serrata)果實的粉末、或燒亞麻布的粉末,然後適當施以繃帶,並應就食物及其他攝生法加以注意。

以上就八種手術略加敘述。到治療篇中還將充分細述其具體內容。

利器的操作不達其度,或過度,或誤斜其方向,及術者自身的過傷,被稱之為八種手術中的四類災害也。

若為醫師而無智、貪慾(吝惜藥品、器具、助手等設備費)、對於被手術者沒有友人的安慰之語,施術時因恐怖、狼狽及其他各種事情而惡劣地施行手術,可至引起其他疾病。欲求生存之人,應猶如面對猛烈的毒蛇一般,遠離大概不熟知鹼、銳器、火及藥品之使用方法的醫師。如此醫師的手術明顯傷害急所、關節、靜脈、神經腱、韌帶、骨。接收愚醫手術的患者,可剎那間,或早晚被奪去生命。

眩暈、囈語、卒倒、昏睡、肢體運動、反射性運動、發熱、肢體弛緩、失神、體風素性劇痛,流出色如洗肉水的液體或血液,所有感覺器官終止與對象的交涉,此乃五種急所(關節、靜脈、神經、骨、肉)受到傷害時的徵候。

靜脈被切斷或切開時,大量洋紅色的血液流出;而且因傷形成的惡化體風素,可引起種種疾病。神經被切斷的人,佝僂彎曲、肢體弛緩、運動不能、劇痛。可動或不可動關節受到傷害時,腫脹、極度腫大、劇痛、衰弱,以關節的腫痛及功能喪失為其特徵。骨受傷害時,劇痛晝夜不休、渴、肢體弛緩、浮腫且痛。筋肉的急所受到傷害時,觸覺喪失、色變蒼白。

對於手術極度拙劣,以至術中以銳器自傷而自殺的惡醫,希求長生、用心深遠之人應遠離之也。

前已說過,使用銳器的方向如果不正確會造成無謂的傷害。故在使用銳器時應注意避免此種傷害。患者雖然甚至是懷疑父、母、子、親戚,但卻對醫師信任不已。自己將自身獻作犧牲,亦對醫師不加懷疑。故為醫師者應如其子般地守護患者。就「時」而言,有一次手術治好病者,亦有通過兩次、三次,乃至四次之手術而治癒者。

外科醫依靠其手術獲得有利的立足之地,得到德、財、顯赫名譽及善人的至高讚賞,來世即可得生於天。

    「亂刺」的原文為「lekhya」,有造成傷口、刻畫、書寫等多種含義。此處是指以銳器刺、劃出淺而面積較大的創面。故大地原誠玄譯作「亂刺」。八法之中,唯有此「亂刺」一法,似乎在中國古代的醫學文獻中找不到與之相當的描述與記載。但本世紀六十年代,曾廣泛採用以烏賊骨磨瞼結膜,來治療青少年中流行的沙眼病。此實即「亂刺」之法的應用。但我們並不清楚何以會在當時突然流行這種治療方法。

另外,縫合之法的運用,在中國不知始於何時。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以手術療法聞名,有縫合手術切口的記述,但在醫學文獻中,似以成於隋代的《諸病源候論》中有關「金瘡縫合」的較為明確的記述最為知名。然眾所周知,自東漢至隋唐,中印之間的交往頗為頻繁。是否在外科技術方面存在借鑒,則不得而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