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二、市場概況
三、產品概況
四、廠商概況
五、產業優劣勢分析
六、結論與建議
一、前言
中藥使用是我中華民族之文化傳統,其種類繁多,且用藥大部分以複方為主,組成配方隨症狀、體質而變,包括服用劑型除煎劑外,尚有各種傳統丸、散、膏、丹及
近年來發展之濃縮製劑、顆粒及散等劑型。目前中藥產業可分為原料與製劑二種,中藥之原料係指中藥材而言,中藥材可由具中藥商資格之貿易商,向經濟部國貿局
申請進口,其來源大部分來自大陸地區;至於中藥場所製造之中藥製劑,上市前須經本署審核及檢驗,上市後需接受本署監督管制。
二、市場概況
- 國內中藥材市場
分析國內中藥材的供需狀況,國內中藥材本地產的不多,大部份仰賴進口,自大陸進口的數量佔了近70%,早期中藥材限制進口,需由物資局,中信局等單位進
口,標售給中藥公會之後再配售給藥材商,因此價格居高不下。近年來受貿易自由化及兩岸開放的影響,中藥材逐步開放進口,大部份關稅降為零,僅有少部份保育
類中藥限制進口,自由貿易競爭的結果,藥材價格大幅滑落。依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國內前十大重要中藥材進口值達17.4億元,出口值3.8
億元。2000年國內中藥材進出口之前十名產品
(參考表1)。
表一、國內中藥材進出口值統計
中藥材 |
出口額(萬元) |
中藥材 |
進口額(萬元) |
其他未列名藥用植物或植物之一部份(包括種子及果實)新鮮或乾 |
17,764 |
高麗紅參(包括參鬚、
參蒂、碎參) |
44,061 |
沈香 |
10,928 |
其他未列名藥用植物或植物之一部份(包括種子及果實)’新鮮或乾 |
39,729 |
高麗白參(包括參鬚□參蒂□碎參) |
6,787 |
吉林人參(包括參鬚、參蒂、碎參) |
30,422 |
香料用植物及植物之一部份(包括種子及果實)新鮮或乾燥 |
1,515 |
沈香 |
17,712 |
其他人參根 |
899 |
檀香 |
13,017 |
檀香 |
274 |
黃蓍 |
8,187 |
杜仲 |
55 |
枸杞子 |
7,195 |
涼粉草(仙草) |
49 |
甘草根 |
6,332 |
黨參 |
48 |
泡參尾、鬚、移種參 |
3,788 |
泡參 |
43 |
當歸 |
3,624 |
小計 |
38,362 |
小計 |
174,067 |
資料來源:海關進出口統計 |
表二、國內中藥製劑之市場規模
年別 |
生產值(單位:億) |
進口值(單位:億) |
出口值(單位:億) |
國內市場需求(單位:億) |
出口佔生產比例 |
A |
B |
C |
A+B-C=D |
E=C/A×100 |
1996 |
37.9 |
0.27 |
1.67 |
36.50 |
4.41% |
1997 |
36.8 |
0.29 |
1.65 |
35.44 |
4.48% |
1998 |
37.3 |
0.26 |
1.82 |
35.74 |
4.88% |
1999 |
41.3 |
0.31 |
1.94 |
39.67 |
4.70% |
2000 |
44.6 |
0.24 |
1.79 |
43.05 |
4.01% |
資料來源:1.生產資料參考經濟部統計處之『工業生產統計月報』。 2.進出口資料參考財政部關稅總局統計室『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 |
- 國內中藥製劑之市場
國內中藥製劑之市場規模近五年來變化不大,2000年產值為44.6億元,進口值為0.24億元,出口值為1.79億元,國內市場需求達43.05億元,
出口佔生產比例為4.01%。國內中藥製劑市場供需概況(參考表2)。
三、產品概況
依中國醫藥學院附設藥劑部中藥局,針對該院使用的中藥統計的結果顯示,該院最暢銷前三十名中藥飲片、單味、成方請參考表3。最暢銷飲片仍是黃耆,其
2000年佔總銷售量的5.66%,其次是當歸及生地黃。前十名總和佔總銷售量的24.09%,前二十名總和佔總銷售量的36.49%,前三十名總和佔總
銷售量的45.90%。
最暢銷單味是丹參佔總銷售量的3.75%,其次是夜交藤及杜仲。前十名總和佔總銷售量的19.28%,前二十名總和佔總銷售量的31.98%,前三十名總
和佔總銷售量的41.96%。
最暢銷成方是加味逍遙散佔總銷售量的6.96%,其次是知柏八味丸及龍膽瀉肝湯。前十名總和佔總銷售量的36.39%,前二十名總和佔總銷售量的
51.96%,前三十名總和佔總銷售量的63.12%。暢銷中藥市場佔有率分佈(參考表4)。
四、廠商概況
濃縮製劑及中藥之西藥劑型(如錠、膠囊、內服液等)之生產,目前規定應實施藥品優良製造規範(GMP),加強製造過程之品管;至於中藥傳統劑型藥廠,自民
國八十年七月起也開始實施GMP,對未實施者僅得製造原持有許可證之產品,不得擴充增加新劑型或產品,對新廠之設立則要求實施GMP,以期中藥傳統劑型之
製造廠,早日進入實施GMP制度之行列。
依據中醫藥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現行中藥廠241家中,經評鑑符合GMP者計71家,其中濃縮製劑廠56家,傳統劑型廠15家。另依據生醫中心調查,我
國科學中藥廠營業收入約在新台幣37至48億元,研發經費約占公司整體營業額1%至1.5%。
表三、暢銷中藥排名
排名 |
飲片 |
單味 |
成方 |
排名 |
飲片 |
單味 |
成方 |
1 |
黃耆 |
丹參 |
加味逍遙散 |
16 |
生白芍 |
浙貝母 |
溫膽湯甲 |
2 |
當歸 |
夜交藤 |
知柏八味丸 |
17 |
綿茵陳 |
黃耆 |
獨活寄生湯 |
3 |
生地黃 |
杜仲 |
龍膽瀉肝湯 |
18 |
北柴胡 |
連翹 |
濟生腎氣丸 |
4 |
白茯苓 |
酸棗仁 |
辛夷清肺湯 |
19 |
黃芩 |
牡丹皮 |
六味地黃丸 |
5 |
麥門冬 |
山藥 |
血府逐瘀湯 |
20 |
生甘草 |
牡蠣 |
蒼耳散 |
6 |
丹參 |
生地黃 |
甘露飲 |
21 |
白茅根 |
刺蒺藜 |
一貫煎 |
7 |
酸棗仁 |
延胡索 |
杞菊地黃丸 |
22 |
川芎 |
葛根 |
天麻鉤藤飲 |
8 |
廣陳皮 |
麥門冬 |
消風散 |
23 |
浮小麥 |
雙鉤藤 |
香蘇散 |
9 |
黨參 |
白花蛇舌草 |
清心蓮子飲 |
24 |
赤芍藥 |
白蘚皮 |
銀翹散 |
10 |
山藥 |
鬱金 |
四逆散 |
25 |
牡丹皮 |
川楝子 |
香砂六君湯 |
11 |
炒白朮 |
天花粉 |
真人活命飲 |
26 |
車前子 |
白芷 |
柴葛解肌湯 |
12 |
生白朮 |
玄參 |
天王補心丹 |
27 |
熟地黃 |
合歡皮 |
麻杏石甘湯 |
13 |
炒杜仲 |
赤芍藥 |
甘露消毒丹 |
28 |
枳殼 |
知母 |
炙甘草湯 |
14 |
枸杞 |
懷牛膝 |
八味地黃丸 |
29 |
連翹 |
女貞子 |
柴胡龍牡湯 |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學院附設藥劑部中藥局 |
表四、暢銷中藥市場佔有率
排名總和 |
飲片 |
單味 |
成方 |
1 |
5.66 |
3.75 |
6.96 |
1-10 |
24.09 |
19.28 |
36.39 |
1-20 |
36.49 |
31.98 |
51.96 |
1-30 |
45.90 |
41.96 |
63.12 |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學院附設藥劑部中藥局
表五、我國發展中草藥之SWOT分析
優 勢 |
機 會 |
1. 為中國傳統療法,易掌握精髓
2. 政府重視與輔導
3. 相關產業具基礎
4. 醫藥相關人才素質優秀且充沛 |
1. 各國產品開發法規已逐漸建立
2. 全球興起一股自然風潮,尋找替代療法
3. 全球植物性產品的市場持續成長 |
劣 勢 |
威 脅 |
1. 國內市場狹小
2. 缺乏科學驗證
3. 缺乏專利保護
4.
相關人才雖充沛但從事中草藥研發的人才卻不多
5. 藥材仰賴進口,原料品質未妥善掌握
6. 中草藥產品開發的上中下游資源未整合
7. 未全面實施GMP
8. 藥政法規不完備 |
1. 中國大陸掌握藥材資源優勢
2. 日本產業投注多年研發,漢方藥科學化已俱基礎
3. 歐美各國運用現代化科技急起直追 |
五、產業優劣勢分析
我國中草藥產業之SWOT分析(參考表5)。
(一) 以發展具世界專利權的中草藥技術為主要策略
目前,我國中藥業所需的藥材,有97%仰賴大陸供應,對我國中草藥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而台灣地小人稠,工資昂貴,也不利於藥材的栽植生產,因此未來應以
發展具世界專利權的中草藥技術為主要策略。
(二) 雙頭並進輔導傳統中藥產業升級與推動新興中草藥產業
傳統中藥產業僅能遵古炮製典籍中收載之方劑,供中醫師依循古典的中醫藥理論來使用,產業的發展受到相當大的侷限,而難於短期內有所突破開花結果。新興中草
藥產業則跳脫傳統中藥的束縳,依循現代西方醫學的新藥開發模式發展,較易為歐美國家所接受,惟其開發期長,投資金額龐大風險甚高,以目前我國中藥產業的規
模與人才都不足以擔負這個使命,而有待政府的扶植與推動。傳統中藥產業與新興中草藥產業的發展,各有優弱之處,若能一面輔導傳統中藥產業的升級,一面大力
推動新興中草藥產業的堀起,相互激盪與輝映,將可為我國中草藥產業開創一片美好的天地。
(三) 兼顧產業持續經營,訂定短中長程目標
中草藥產品其開發時程少則三五年多則十餘年,研發期間將投入龐大的資金,而所需人才的數量與素質更非一夕之間可以養成,因此,為免於投資者陷於壯志未酬之
憾,產業的規劃與經營絕不能流於為開發而開發,而忽略投資者永續經營的追求,因此未來應朝下述二個經營策略來推動,以發揮最大的邊際效益:
- 跨足健康食品、OTC產品與處方用藥,以提早產品的上市,及早獲利,推展起來阻力較少,同時較易發揮較大的邊際效益。
- 配合行銷與營運的國際策略聯盟的策略,彈性靈活的推出階段成果(Phase
I、II、III階段),以獲取最大的投資報酬率。
六、結論與建議
在並不生產中藥材及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大環境下,我國如要發展中草藥產業,將中草藥開發成世界性產品,並取得世界領先地位,除了加速加強中草藥科技的研發,
建立我國成為世界中草藥的研發中心外,如何提高我國中草藥產業經營的自由化與效率化,是我們必須嚴肅面臨的挑戰,因此加強下列幾點的國際分工,以帶動中草
藥產業的國際化,是我國發展中草藥產業的重要而且必要的策略:1.藥材之栽植與加工的分工;2.研發、臨床與製造的分工;3.行銷與營運的國際策略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