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時下正是廣西免耕馬鈴薯收獲的季節。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組織有關專家組近日來到武 鳴縣雙橋鎮八橋村現場驗收免耕馬鈴薯。經測產,免耕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2564公斤,超過全國馬鈴薯平均畝產1000公斤左右的一倍半以上。國內國際著名 馬鈴薯專家孫慧生稱:“廣西稻草覆蓋免耕栽培馬鈴薯,創新了我國馬鈴薯栽培新模式,也是世界新模式,對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義。我們要把這一新的栽培模式補充到《中國馬鈴薯栽培學》書中。”

  廣西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李如平說,免耕馬鈴薯種植模式可以簡單地形容為“擺一擺、蓋一蓋、撿一撿”,就是播種時把種薯擺在地上,然后用8—10厘米厚的稻草覆蓋,收獲時翻開稻草撿起即可。這一創新種植模式,好處多多。

  一是省勞力,搶季節。免耕栽培馬鈴薯改變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種、中耕除草和深翻挖薯等傳統意義上“精耕細作”模式,比常規耕種省6至8個工時,節本降耗150元。同時,可以做到晚稻田收割一塊,馬鈴薯隨即種植一塊,不影響次年水稻生產季節。

  二是抗性強,產量高。據廣西大學一項調查表明,免耕栽培馬鈴薯地表溫度比常規耕種高3℃-5℃,在南方地區長時間冰凍多雨天氣中,表現出較強的抗逆能力,加之通風透氣好,有利於薯塊形成和膨大,一般畝產比常規栽培高20%~40%。

  三是品質優,賣價好。免耕栽培馬鈴薯收獲無需使用農機具,不傷薯,且大小均勻、圓整,每公斤價格比常規種植提高0.2元左右,每畝可增收200元以上。

  四是增地力,促環保。免耕栽培馬鈴薯所用的稻草及收獲后的莖葉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促進稻田生態環境良性循環,避免了過去火燒稻草薯葉的污染。

  免耕栽培馬鈴薯這一創新種植模式,也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群眾高興地說:“扒開稻草看一看,地上全是金蛋蛋。”“過去燒稻草,現在草是寶,用來種土豆,讓你賺個夠。”“免耕薯,大又圓,賣相好,賺大錢。”“擺一擺,擺出新技術﹔撿一撿,撿得好收成。”

  據自治區農業廳廳長張明沛介紹,2003年廣西開始推廣免耕栽培馬鈴薯,五年示范應用面積達302萬畝,總產626525萬公斤,新增產值143354.77萬元,平均每畝新增純收益557.59元,技術應用在全國遙遙領先。

   廣西免耕馬鈴薯種出的“世界新模式”,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國內外眾多馬鈴薯專家以及寧夏、陝西、江西、福建、廣東、雲南、貴州、山東、吉林、內蒙 古等10多個省區,紛紛組團前來參觀考察﹔全國馬鈴薯免耕栽培技術現場觀摩及產業發展研討會去年移師南寧召開﹔國家農業部領導指示,要盡快在我國南方地區 加快推廣這一種植新模式。

  背景鏈接:聯大2005年12月通過決議,將2008年定為“國際馬鈴薯年”,目的是為了提高公眾對馬鈴薯價值的認識,強調馬鈴薯對發展中國家數億人口的糧食安全所具有的至關重要作用,促進馬鈴薯的生產、加工、消費和貿易。

   世界糧農組織表示,目前馬鈴薯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僅次於大米、小麥和玉米,每年的產量超過3億噸,世界上有148個國家栽培,有30多億人在消費。 隨著我國耕地面積的減少、水資源短缺壓力日益增加、大宗糧食作物比較效益降低以及膳食結構的改變,馬鈴薯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記者 唐 廣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feexplorer 的頭像
    lifeexplorer

    喜樂、光明、空靈

    life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