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新華網報道,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對水稻的籽粒灌漿、株型馴化起關鍵作用的兩種基因。目前,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已經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

第一項重要研究成果是,科學家發現了對水稻的籽粒灌漿起重要作用的GIF1基因。籽粒灌漿直接影響水稻的最終產量,但由於技術的限制,育種專家一直無法直接對籽粒灌漿性狀及其基因進行有效的選擇。針對這個問題,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祖華研究員領銜的研究組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成功分離了控制水稻籽粒發育中蔗糖運輸卸載和灌漿的關鍵功能基因GIF1。研究表明,GIF1是水稻馴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成果在遺傳學上証明,人工選擇使現代栽培稻的GIF1基因有嚴格的組織表達特異性,有利於籽粒灌漿,使水稻產量提高。更重要的是,當把栽培稻的GIF1基因再轉入新的水稻品種,轉基因植株能夠顯著提高籽粒灌漿和千粒重。這在世界上首次証明,一個馴化的作物基因通過適當的基因表達調控,仍然可以改良作物的經濟性狀,為水稻高產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另一項重要研究成果是,科學家發現了控制水稻株型馴化的關鍵基因PROG1。普通野生稻具有匍匐生長和分蘗過多的株型特征,不利於密植高產栽培,古代人類通過長期選擇逐步把野生稻的株型馴化成直立生長、分蘗適當的栽培稻株型。但在此前,水稻株型馴化轉變的分子遺傳機理尚未闡明。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林鴻宣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從“海南普通野生稻”中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株型馴化的關鍵基因PROG1。實驗結果表明,這一基因對由野生稻的匍匐生長和分蘗過多的不利株型向栽培稻的理想株型(直立生長和分蘗適當)轉變起重要調控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成果首次闡明了水稻株型馴化的分子遺傳機理,為作物人工選擇馴化提供重要的分子証據,同時也為作物株型發育的分子遺傳調控機理研究和高產株型分子育種提供了有價值的新線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