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88-6 (No.92) |
隧道式洋香瓜栽培管理
文/圖 黃賢良、鄭安秀、陳文雄
審稿/台灣省農業試驗所 蕭吉雄
概 說
洋香瓜(Cucumis melo L.)英名Melon、Muskmelon、Cantaloupe,別名網仔瓜、哈密瓜,為葫蘆科-年生草本,原產中東和非洲一帶。15世紀初傳入歐洲,日本於1900年代自歐洲引入發展成為主要溫室洋香瓜產地; 美國於16世紀自歐洲傳入Cantaloupe栽培,18世紀末自法國南部引入Honey Dew,已發展成為世界Cantaloupe 及Honey Dew主要產地。
台
灣自民國46年由美國和日本引進Cantaloupe、Honey Dew
(露地品種)及Muskmelon(溫室品種)試種,民國60年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始利用引進品種交配育成台南2號、5號、6號,61年正式推廣栽培,此期
間,農友種苗公司亦育成銀河等品種推廣,63年引進日本香蘭(Sunrise)品種,頗受消費者喜愛,從此奠定台灣洋香瓜栽培基礎。74年推廣PE隧道式
栽培,生產穩定,面積逐年增加,迄今全台灣年栽培面積已逾8,000公頃,年產量近20萬公噸,主要產地分佈在台南縣市、嘉義縣、雲林縣、高雄縣、宜蘭縣
及花蓮縣等地區。
洋香瓜果實氣味芳香,含有豐富維他命群(表1),生食可解熱、止渴、利尿、潤肺之外,經常身心疲倦、心神浮躁不安或有口臭者食之具有清熱解躁之效。 除生食外,洋香瓜也可調製成各種不同飲料食品,如洋香瓜牛奶、冰淇淋、洋香瓜餅、哈密瓜果汁等,哈密瓜尚可製成瓜干、瓜脯等加工成品。
表一、洋香瓜營養成分表(每100g可食部份)
食物名稱 |
熱量 |
水分(g) |
粗蛋白(g) |
粗脂肪(g) |
碳水化合物(g) |
粗纖維(g) |
膳食纖維 |
灰分 |
維生素A |
維生素B1 |
維生素B2 |
菸鹼素 |
維生素B6 |
維生素C |
鈉 |
鉀 |
鈣 |
鎂 |
磷 |
鐵 |
鋅 |
---|---|---|---|---|---|---|---|---|---|---|---|---|---|---|---|---|---|---|---|---|---|
網紋洋香瓜 |
31 |
91.0 |
0.7 |
0.2 |
7.6 |
0.4 |
0.8 |
0.6 |
118.3 |
0.03 |
0.01 |
0.30 |
0.03 |
20.0 |
23 |
200 |
14 |
13 |
14 |
0.2 |
0.3 |
光皮洋香瓜 |
28 |
91.6 |
0.8 |
0.1 |
6.9 |
0.2 |
0.6 |
0.6 |
30.0 |
- |
- |
0.30 |
0.02 |
17.0 |
26 |
250 |
8 |
11 |
10 |
0.2 |
0.2 |
新疆哈密瓜 |
25 |
92.6 |
0.7 |
- |
6.2 |
0.3 |
0.5 |
0.5 |
566.7 |
- |
0.01 |
0.40 |
0.01 |
31.0 |
35 |
180 |
15 |
14 |
12 |
0.3 |
0.3 |
資料來源: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行政院衛生署87年11月
植物性狀
洋
香瓜屬葫蘆科(Cucurbitaceae)甜瓜屬(Cucumis)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莖蔓能發生較多子蔓及孫蔓,多數雌花著生於孫蔓,中高節位子蔓
亦有雌花產生。葉片互生,多呈鈍五角形、心臟形或近圓形(基部),葉緣鋸齒狀、波浪狀或全緣(下位葉)。花性大部分為兩性花與雄花同株
(Andromonoecious)型,少部份為雄雌異花同株(Monoecious)型,雌花花瓣鐘狀,合瓣花冠,黃色,五裂,雄花花瓣亦為合瓣花冠,
內有3個離生雄蕊。雌花柱頭3裂,子房下位,子房表皮上密生茸毛,子房內有3個由
心
皮細胞形成的側膜中軸胎座。果實為偽果,子房及花托發育而成,可食部分屬子房壁發達而成之中內果皮。果實有正圓形、長圓形、卵形等,肉色有綠肉、橙紅肉、
白肉三種。果實表面有具網紋、斑紋或光滑。肉質有軟肉及綿肉兩種。果實發育由開花受精至小果茸毛退失,期間約7-8天,果實退毛表明果實已經座穩,稱為座
果期,此期果實約鵝卵大,種子已具雛形,果實的生長主要是細胞分裂;開花後10-20天,果實達生長最旺盛階段,果實體積可達最終體積之3/4,果實的生
長主要是細胞的膨大,稱
為
膨瓜期,膨瓜期末期亦為網紋瓜裂紋始期,此期皮色未變,肉質硬、味不甜、無香氣;開花後30-62天稱為成熟期,依品種、季節而有不同的成熟日數,成熟果
實果皮色澤明顯,果肉具有芳香,肉質軟化、種子充實,果肉糖分含量一般栽培種為11-16%,高者可達19%。(王堅,甜瓜)
風土適應性
一、氣候
洋香瓜為屬好高溫多日照之作物,生育適溫為25~30℃,對低溫很敏感,晝間溫度18℃、夜間12~13℃以下生育不佳。空氣中濕度高 或陰雨綿綿時容易發生病害,致糖度低,品質差;晝間溫度25~30℃,夜間15~20℃時,果實發育良好,網紋形成豐滿,果肉厚,糖度高,香味濃,品質 佳,且果實黃化較慢,貯藏性良好。故台灣洋香瓜以每年8月下旬雨季快結束時開始種植,結果採收期以10月中下旬以後氣候較乾燥,日夜溫差較大之季節為最適 宜。
二、土壤
洋香瓜根系淺,耐旱及耐濕力較弱,土壤適應性雖廣,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質輕鬆之壤土為佳。砂質土栽培時網紋形成雖好,少裂果, 外形美觀,但果肉相對較薄,肉質較差,膨軟果也會較多;黏質土栽培則相反,網紋形成較劣,外觀容易污染,但果肉較厚,肉質較優美,膨軟果的發生較少。砂質 土栽培要多施肥,多灌水;黏質土栽培則要多施用有機質肥料,使土壤通氣良好,并注意排水,PE布隧道式栽培宜選保水力較強之黏質壤土栽培,則可施行一次施 肥及不用灌水之省工栽培方式。
適當的土壤酸鹼度為PH6.0~6.6,酸性太強易得萎黃病及黑點根腐病,上葉慢慢枯黃,生育衰弱乃至枯死。洋香瓜不宜連作,有連作病害發生顧慮時應與水稻輪作,尤其有線蟲發生之瓜田,輪作期限越長越好。
類 別
台灣洋香瓜主要栽培品種可歸納為下列三種類別:
一、網紋洋香瓜var. reticulatus Naud.-成熟果實果面具網紋,果肉麵質,芳香多汁,露地型洋香瓜(Cantaloupe)并有離層發生,不耐貯運。日本溫室洋香瓜Earl’s Favourite 及美國Cantaloupe屬之。
|
|
二、光皮洋香瓜 var. inodorous Naud.-成熟果實果面光滑,肉質較硬, 甜度甚高,成熟無離層發生,極耐貯運,美國Honey Dew為代表品種。
三、哈密瓜 var. saccharinus Naud.-果實橄欖型或子彈型,具網紋或不具網紋均有,果肉脆,芳香,甚甜,鮮食外,尚可製成瓜干,瓜脯。新疆紅心脆為代表品種之一,原產新疆哈密而名之。
主要栽培品種
一、網紋洋香瓜
-
台南9號-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又名「秋姬」,為適合秋作栽培之抗白粉病、綠肉早生具網紋品種,果實高球形,果重1.5公斤,果皮淡乳黃色,網紋細密豐滿,肉質細緻香甜,糖度可達16%以上,開花後35~40天成熟,有離層發生。
-
翠蜜-農友種苗公司育成,為早熟綠肉網紋品種。果實高球乃至微長球型,果皮灰綠色,果重1.5公斤,網紋細密美麗,果肉翡翠綠,糖度14~17%,肉質細緻柔軟,開花後約45~50天成熟,不易脫蒂,果硬耐貯運。
-
秋蜜-農友種苗公司育成,植株生長強健,開花後約37~45天成熟。果實高球乃至長球型,果皮淡黃,網紋細密安定。果重1.2~2.0公斤,肉色蜜白,靠腔微帶淡紅,糖度13~16%,肉質細軟,汁水豐多,風味優美。
-
秋華二號-農友種苗公司育成,抗白粉病,產量高。高球型,果重1.4公斤,網紋細密安定,果皮成熟時蜜黃色,不易裂果,果肉橙色,糖度13~14%,品質細軟多汁,香氣濃郁。開花後38~45天採收,適於秋作及春作栽培。
-
秋香-農友種苗公司育成,莖葉細小,結果力強,早生豐產。果實球型,果重1公斤上下。網紋細密漂亮,成熟時果皮蜜黃色,肉質細軟多汁,香氣濃郁,適於2月至8月栽培。
-
紅寶石-全福種苗公司自日本引進,果皮灰綠色,果肉橙色,不脫蒂,糖度15%以上,開花後55日左右為適熟期,適於秋冬季栽培。
-
藍寶石-全福種苗公司自日本引進,果皮灰綠色,果肉黃綠色,不脫蒂,糖度16%以上,開花後45~48天為適熟期,適合10月上旬至二月下旬種植。
-
其他品種(系):台南試交13、30號-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抗蔓枯病新品系,具豐滿網紋,果肉橙紅色,果重1.5~2.0公斤,肉質細軟多汁,糖度13~15%,試交13號果皮乳白,適宜9月份秋作,試交30號果皮灰綠,適宜10月以後秋冬作隧道棚栽培。
|
|
|
|
|
|
|
|
|
二、光皮洋香瓜
-
蜜世界-農友種苗公司育成,果實長球型,果皮淡白綠色,果面光滑或偶有稀少網紋,果重1.4~2.0公斤。肉色淡綠色,肉質柔軟,細嫩多汁,糖度14~16%。低溫結果力強,開花至果實成熟45~55天。果蒂不易脫落,貯運力強,適合冬春作隧道棚栽培。
-
蜜天下-農友種苗公司育成,較蜜世界早生。果實高球型,果皮淡白色,果面光滑或偶有稀少網紋,果重1.5公斤,果肉淡綠色,肉厚,糖度14~17%,芳香甜美,開花後40天左右成熟,不脫蒂,貯運力強,適於隧道棚栽培。
-
狀元-農友種苗公司育成,早生,易結果,開花後40天左右果面呈黃金色時採收。果實橄欖型,果重1.5~3.0公斤,肉白色,糖度14~16%,肉質細嫩汁多,果皮堅硬,不易裂果,耐貯運。本品種株型較小,適於密植。
-
楚留香-農友種苗公司育成,果實成熟時轉為黃色,果面稀少網紋,果實球型至肩球型,果重1.5公斤;果肉白色甚厚,糖度13~16%。肉質細軟多汁,香甜可口。果實開花後高溫期約35天,溫涼期約40~45天成熟。
|
|
|
|
三、哈密瓜
-
新世紀-農友種苗公司育成,果實橄欖型至橢圓型,微有溝肋,成熟時果皮淡黃綠色,有稀疏網紋,果重1.5~2.0公斤,果肉厚,肉色淡橙,肉質脆嫩細膩,糖度14%左右。果硬,果梗不易脫落。
栽培管理
一、播種期
洋香瓜之播種期可分為秋作、秋冬作及春作三期,秋作宜在8月下 旬或9月上旬開始播種,太早播種常遇颱風暴雨災害,且果實成熟期在11月份以前,沒有明顯的日夜溫差出現,品質不佳,因此不宜早種;秋冬作為10月下旬至 11月上旬種植,春作為12月~翌年1月種植,春作不宜太晚種植,以免收穫成熟季節遇上雨季,影響品質。
二、種子消毒
為預防種子附有病源菌,影響種子發芽率,危害幼苗和傳播病害,種子播種前宜先浸種消毒,其程序為:種子→浸種消毒(免賴得1,000倍液60分鐘)→清洗濾乾→催芽(2~3天)→播種。
三、催芽育苗
為
提高發芽率,節省種子用量,避免鼠害、鳥害及缺株,種子消毒後應行催芽再播種,在低溫期更需要催芽。催芽可用加水濕潤的人工培養土放置於木箱或飯盒內,厚
約3-5公分,然後將消毒後的種子排放其上,再蓋上厚約1~2公分的培養土催芽,適溫為25~30℃,寒冷天候應作適當保溫,經2~3天,俟胚根長約
1~2公分時行播種育苗,成活率高,子葉伸展快速整齊。
育苗可用72格穴盤,填充人工培養土當介質育苗,如能在介質內 接種內生菌根菌,則可更有效促進苗期發育。9~10月間育苗,由於氣溫高,應注意控制澆水,避免徒長,播種後12~14日,本葉2~3枚時即可定植本 圃,11月~翌年1月的苗齡,因氣溫較低,往往要三個星期才能移植,由於苗期管理較長,應施用液體肥料(花寶2號1,000倍)1~2次,以補充養分。
四、整地、施肥、作畦
二期水稻收成後稍加整地,施用有機質肥料及化學肥料充當基肥,最適合洋香瓜秋冬季栽培,種植時期由10月上旬~12月下旬,肥料需要量為每0.1公頃有機肥料1,000公斤,台肥43號複合肥料(
N:P2O5:K2O:MgO=15:15:15:4
)
80公斤,另加過磷酸鈣40公斤,化學肥料用量視土壤地力與有機質肥料施用多寡而酌予增減。有機質肥料全量於整地作畦前二週撒佈田內並行粗整地,化學肥料
全量當基肥於整地作畦前,土壤濕潤適中時一次撒施,肥料施用後即行細整地,並將作畦及畦面覆蓋銀黑塑膠布一次完成,畦向以南北向為宜,畦溝距為2.4m,
保持2.0m畦面及0.4m溝面,則每0.1公頃畦長約400m,
通常除苗期用尿素500倍液施用一次,以培育強健苗外,生育期中不再施追肥,果實肥大期視發育情形,可行葉面施肥2~3次。
五、種植及隧道棚搭設
PE布隧道栽培具保溫、防寒效果,植株生育良好,可減少露菌 病、蚜蟲及病毒病發生,且搭設容易,已成為目前洋香瓜最主要栽培方式。隧道式栽培畦寬2.0m,畦溝0.4m,種植方法以單向理蔓整枝最好,株距單蔓整枝 者35~40cm(1,000~1,140株/0.1公頃),雙蔓整枝者55~60cm (666~727株/0.1公頃),在畦緣約20cm處按株距鑿植穴,種入育成的瓜苗(圖1)。
圖1.機械整地、作畦、銀黑塑膠布覆蓋一次作業
洋香瓜定植後應隨即將塑膠布隧道棚搭設,以發揮其防風防雨功能,其方法為:
步驟一
每隔1m插立1支長3.4m的鐵條(直徑0.8cm,兩端30cm處有掛鉤)作為骨架(每0.1公頃400支),兩端從畦緣處垂直插入土中約30cm深,使彎曲成圓拱形,底部與畦寬同為2.0m,高80cm(圖2)。
圖2.畦上插立鐵條,並彎曲成圓拱形
步驟二
在畦的兩端各釘一支大木樁,整畦骨架插好後,在鐵條的最高點及兩側共連結五條繩子,繩子在每支骨架上繞一個結,將整畦骨架連結並相互拉緊固定在兩端木樁上(圖3)。
圖3、骨架繩子的絆結法
步驟三
在鐵條骨架上覆蓋厚0.075mm,寬2.7m的透明PE塑膠布,每畦拉緊後兩端綁牢在木樁上,而後用繩子在PE布上面交互絆連於每支鐵條的掛鉤上,使不被風掀起(圖4)。
圖4、透明塑膠布覆蓋的絆固法
六、摘心、整枝、留果
洋香瓜行單蔓整枝時苗期不摘心,蔓長30cm時應理蔓,將枝條 等距離用竹戳固著於畦面,母蔓10節以前之分枝(子蔓)全部摘除,留果節位在10~13節之間,每株以留1~2果為原則,留果蔓留二葉摘心,留果蔓最好能 在子房發育期就先留兩枚葉片捻心,以促進子房肥大而利於著果,第10節以後不留果節位留一葉摘心,母蔓16葉達畦際邊時再摘心,如此則可培育強壯有用的葉 片及相當夠大的特級果實(圖5)。
圖5、洋香瓜單蔓整枝
雙蔓整枝為目前果農最常採行之
栽培方式,苗期3葉時母蔓第一次摘心,留強壯之子蔓二條管理(理蔓),很自然的在子蔓生長出的孫蔓留果,果實著果發育期,應確實作到摘心及疏果工作,這一
點常為「大戶果農」所疏忽。大戶果農在植株著果以後,由於管理面積太大,常任其生長發育,導致枝蔓變的異常繁茂,不但影響果實發育,病蟲害也很難防治,實
在得不償失。正常的整枝方式應將子蔓5~8節以前的孫蔓摘除(依品種及季節不同而選定第5節或8節起),第5~8節起孫蔓開始留果,每蔓留果數不宜超過2
果,切忌貪多。常見瓜田採完後,尚留滿園未成熟的嫩瓜棄置田間,實在可惜。留果後如同單蔓整枝,留果孫蔓留2葉摘心,最好也能在子房發育期就先留2枚葉片
捻心,以促進子房肥大而利於著果,未留果孫蔓留一葉摘心,蔓長達16葉近畦際邊再摘心,如此留果,每一單株以不超過3粒,重量不超過4公斤為原則(圖
6)。
圖6、洋香瓜雙蔓整枝
|
|
七、水分管理
由於畦面覆蓋PE塑膠布,土壤中水分不易蒸發流失,尤其在水稻 後作水稻根群保水力強的瓜田,管理好的瓜田甚至可施行一次基肥及不灌水栽培,但如栽培初期(苗期)太乾,則應灌水(穴灌)1~2次,以保持土壤充分濕潤而 有利於發育,開花著果則應停止灌水,以免莖葉過於茂盛,導致整枝不易,病蟲害叢生,更甚者影響著果。小果期應增加水分,以利植株發育及果實肥大。
網
紋洋香瓜開花後18~20天會有網紋裂紋出現,此時應節制水分,避免裂紋過深,影響網紋癒合及完整,同時接近果實成熟期亦應減少水分,供給過多水分會降低
糖分含量及品質,儘可能保持莖葉不致萎凋的程度即可。灌水時間寒冷季節宜在早上,暖熱天則宜在傍晚或晚上行之。總而言之,合理而有效的水分管理,整枝容
易,病蟲害減少,果實品質提升,相反的,時常灌水的瓜園,根群往上移而匯集於銀黑色塑膠布下,遇強的日光或偶而缺水,則植株容易萎凋,再灌水及施肥則導致
枝葉過分茂盛,病害多,果實糖分降低,果實雖大而不甜,農友應特別注意。
八、著果促進劑之利用
元月份的南部,如果沒有冷氣流來襲,尤其在內陸地區,仍然覺得
滿溫暖的,人們稱之為暖冬。暖冬的日照好,日夜溫差大,加上隧道棚的保溫設施,暖冬的那一年,洋香瓜一定會豐收。如果遇上寒流,陰霾的天氣加上冷空氣,洋
香瓜的生育馬上受阻,尤其在寒流來的同時,剛好遇上開花著果期,因為洋香瓜為蟲媒花,低溫期蜜蜂等媒介昆蟲幾乎停止活動,洋香瓜授粉及授精機率降低,著果
率一定會差,不管肥培管理有多好,整枝修剪有多理想,寒流來就是結果率差,影響收成。在這種情況下,果農可用著果促進劑0.1%的福祿滿多
(Fulmet)處理雌花,促進著果,Fulmet是Cytokinin類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濃度2ppm,於開花前一日或當日,利用小型噴霧器,將藥液均勻噴撒於雌花花瓣下方之子房位置,每花2
C.C.,左右各一次,應小心均勻噴撒,避免畸型果發生,經過噴撒之雌花,著果率可達90%以上,在處理後子房快速肥大,一週後回復正常,在寒流來襲不穩定的氣候下可用來直接處理選定適當的部位留果,但秋作高溫期不宜使用,否則會降低品質。
九、隧道棚管理
冬
季利用隧道式栽培洋香瓜,為防風寒,透明塑膠布常全面密閉覆蓋。但在無寒流侵襲下,隧道的避風面應掀開三分之一,以利通風,否則在密避不通風情況下,由於
葉片在夜間或清晨的泌液現象,使隧道內濕氣過重,水氣附著隧道內上層塑膠布再掉落葉面,若不趕在早上9~10點以前通風,容易有露菌病感染,同時由於密閉
的關係,白粉病也容易發生,同時在果實發育、成熟期,也要避免隧道內的溫度過高,以免造成果實加速成熟、軟化,有些品種則會提早脫蒂,甚至產生果肉發酵而
影響品質。
寒流來襲遇到果實接近成熟或成熟期,也會帶給洋香瓜品質的傷 害,尤其在橙紅色果肉及綠色果肉的網紋洋香瓜某些品種遇到突來的低溫,果實會變苦、或變發酵果、或裂果而沒有商品價值,雖然這些情形和土壤水分、土壤質 地、氮肥的施用過量有關,但低溫絕對是罪魁禍首,因此,隧道棚的適時掀蓋、選擇適宜冬季生產的品種、以及生產時期的調節,生產者在種植前應有一番充足準 備,不要為了要趕在春節前賣個好價錢而忽略了應注意的管理事項。
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
(一)、主要病蟲害
1.苗立枯病 Damping off, Soft rot
病原菌:Pythium cucurbitacearum Takimoto, P. debaryanum Hesse,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本病發生於幼苗期,種子感染後會造成不發芽,罹病部位水浸狀、暗綠色、軟腐造成倒伏。幼苗受害未倒伏時,受害組織變褐色、乾縮、細窄、幼苗生育不良。Pythium spp. 以卵胞子及厚膜孢子在土壤中殘存,遇水釋出游走子,並藉雨水及澆水傳播。Rhizoctonia solani 則以菌核殘存土中,菌核發芽後,由瓜苗莖基部侵入。
防治方法:
注意田間排水。
穴盤育苗者可於出苗前以30%殺紋寧溶液1,000倍施用於穴盤苗。
直播者播種於苗床後隨即以30%殺紋寧溶液1,000倍施用。
2.病毒病 Virus disease
病毒種類: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Papaya ringspot virus W type(PRV-W),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 (WSMV),Melon vein-banding mosaic virus(MVbMV),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Cucurbit aphid-brone yellow virus(CABYV)
俗名:瘋欉
依 病毒種類、栽培品種及環境因素不同,其病徵亦不盡相同,這些病毒或單獨感染或複合感染,造成植株不同程度的病徵。病徵出現在新葉上,罹病較輕的植株,或不 顯現病徵,或出現輕微的斑駁或嵌紋,常使植株生長不良。嚴重者新葉縮小,呈現明顯嵌紋、壞疽斑或水浸斑,果實上則呈現凹凸不平、色澤不均、變小或發育不良 之畸型果或裂果,或造成植株矮化及生長停止,甚至死亡。CABYV感染後葉片呈現葉肉黃化病徵後,新葉枯死。
防治方法:
選種健康種苗
提早拔除病株:拔除之病株需帶離園區或燒燬。
防治媒介昆蟲:小型昆蟲如棉蚜及南黃薊馬,均可媒介瓜類病毒。
避免機械傳播:病毒病可靠機械傳播,人為摘心整枝時最易於無意間將病毒傳播開來。
3.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病原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白 粉病病原菌可感染葉、葉柄、嫩蔓等部位產生灰白粉狀斑點,病斑擴大,互相連結,佈滿全葉影響光合作用,終使葉片枯死。病斑上之灰白色粉末狀的分生孢子與菌 絲,藉風傳播,於春、秋兩季較乾燥及光線不足的環境下危害劇烈。如病害繼續進行,被害葉即變黃而枯萎,發生嚴重時,全株表面皆覆滿白色粉狀物而呈青白色。 發病適溫為21~25℃,在低溼度(21%RH)下,分生孢子於2小時之內即可發芽,4天後即再產孢。病原菌以子囊殼附著於罹病殘株存活。
防治方法:
栽培抗病品種如台南9號、農友秋華2號。
保持良好通風狀況,避免葉及莖蔓過於茂密。
可 施用之推薦藥劑有25% 平克座水分散性粒劑7,500倍、31.25%賽普待克利混合水分散性粒劑1,000倍、11.6%四克利水基乳劑1,500倍、50%克收欣水分散性粒 劑3,000倍、23.8%得克利乳劑3,000倍、5%達克利可濕性粉劑3,000倍、50%普得松可濕性粉劑2,000倍、21.2%依滅列乳劑 2,000倍及11.67%芬瑞莫乳劑10,000倍,輪流施用上述之推薦藥劑,以避免抗藥性產生,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4.露菌病 Downy mildew
病原菌:Peronoplasmopara cucumis
本 病害在20℃左右,相對濕度高時發生特別嚴重。病斑由近根部葉片開始出現,並向新葉蔓延,葉片受害時,初期產生黃色角斑,病斑受葉脈限制,後黃色斑點轉變 為棕色,患部乾枯。病原菌之孢子柄由葉背氣孔突出,濕度高時,於病葉背面病斑處,可見灰色黴狀物是病原菌的菌絲與胞囊,嚴重時葉片迅速枯死,影響植株生長 及果實發育。胞囊為主要感染源,病原菌亦可在被害莖、葉中形成卵孢子殘存於土中。
防治方法:
採用設施栽培,隔絕雨水、露水。
可施用之推薦藥劑有39.5%普拔克溶液400倍、64%甲鋅歐殺斯可濕性粉劑600倍、80%免得爛水分散性粒劑及27.12%三元硫酸銅水懸劑800倍。輪流施用上述之推薦藥劑,以避免抗藥性產生,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5.蔓枯病 Gummy stem blight
病原菌:Didymella bryoniae (Auersw.) Rehm
俗稱:敗頭
病 原菌由表皮侵入幼苗子葉及莖蔓,被害部初呈淡黃綠色油浸狀,被害組織終呈流膠或乾枯,尤其接近地面之莖基部造成潰瘍腐爛病徵。病斑上散生許多黑色小粒狀之 柄子器和子囊殼,在潮濕環境下患部會有橘紅色的流膠,末期整株死亡。葉片或葉柄受害,呈水浸狀黃化壞疽,提早枯死。病原菌除隨風吹送外,雨水飛濺為主要傳 播途徑。
防治方法:
採用抗病品系如台南試交13、30號
保持通風良好,勿使葉蔓生長太茂密。
可 施用之推薦藥劑有23%亞拖敏水懸劑4,000倍、37%護矽得乳劑10,000倍、24.9%待克利乳劑3,000倍、47%保粒保淨可濕性粉劑 1,000倍、3%甲基多保淨膏劑、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4,000倍及50%撲滅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輪流施用上述之推薦藥劑,以避免抗藥性 產生,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6.黑點根腐病 Root rot and vine decline
病原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
本病害地上部病徵出現在果實採收前2~3星期,葉片呈雨傘狀急速萎凋似青枯狀,或黃化枯死,地下根系變小,根部呈水浸狀褐變,細根腐爛脫落,於枯死的根上散生著許多黑色的子囊殼。本病害為造成洋香瓜結果期急速萎凋的病因之一,除外,Fusarium solani 引起之莖基部腐爛亦可能是造成植株萎凋的原因之一。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及合理整株留果,強壯瓜株根系,提高根莖比。
7.細菌性果斑病 Bacterial fruit blotch
病原細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 citrulli)
果 實上的典型病徵為果皮上的小型斑點,深褐色或橄欖色,有水浸狀暈環或無水浸狀暈環,果皮上的斑點大都不會擴大,但病原細菌已侵入果肉組織造成水浸狀、褐腐 或木栓化病徵;有些品種則於果皮上出現不規則水浸狀斑塊,罹病初期病變只侷限在果皮,但中、後期病原細菌亦會向果肉蔓延。除危害果實外,子葉、本葉及莖蔓 均可受害,本葉上病徵似露菌病受葉脈限制,但會沿葉脈蔓延,深褐色水浸狀,在高濕度環境下,病斑上可見病原細菌泌出的乳白色痕跡。感染幼葉而病勢未繼續蔓 延時,會造成病斑破裂、葉變形的病徵,危害莖蔓形成水浸狀褐色病斑,漸擴大而枯萎。葉、莖罹病嚴重時除影響植株生長勢外,將是危害果實的主要感染源。
防治方法:
健康無帶菌種子及妥善的田間管理是預防本病害發生的首要措施。如何生產健康無帶菌種子,則需種苗業者的配合,不論採種田在國內或國外,請確實做到「病田不採種」。
種子以1%鹽酸浸漬20分鐘後,以清水流洗20分鐘、風乾後播種,可以降低發病率。
田間管理注重在田間衛生工作的徹底執行,避免將罹病瓜苗移植本田,隨時清除病葉、病果,以免遺留田間成為二次感染源。
採用隧道式栽培,可以隔絕雨水,減輕雨水飛濺而散播病原細菌,又雨水造成果實上積水有利病原細菌侵入感染。
8.棉蚜
學名:Aphis gossypii Glover
英名:Cotton aphid, melon aphid
俗名:瓜蚜、龜神、苔
棉蚜為瓜類病毒病之最重要媒介昆蟲。在植株上多群集於老葉或新梢、嫩芽或幼葉上吸食汁液,被害植株生長受阻,被害葉捲縮而瓜蔓無法伸展。成、若蟲所分泌之蜜露可誘發煤病,污染瓜果或植株並影響光合作用。本蟲一般於秋末開始發生,初春至春末為發生高峰期。
防治方法:
懸掛黃色粘紙或水盤誘殺成蟲。
可參考施用25%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1,500倍、25%派滅淨可濕性粉劑1,200倍等藥劑防治,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9.南黃薊馬
學名:Thrips palmi Karny
英名:Southern yellow thrips
俗名:苔
幼 苗時即可發現成蟲及若蟲危害,蟲體極小,若蟲淡黃而成蟲呈淡黃或橙黃色,翅透明,成、若蟲均以銼吸式口器自葉部或心梢吸食汁液,被害葉片表面可見到無數蒼 白小斑點,沿著葉脈基部向葉尖逐漸延伸,如果細察葉背,則可見到如針尖之小蟲爬行。被害植株頂端生長停止,葉背初期呈白色反光狀,後期則萎縮褐化,開花期 部份成、若蟲移至花器為害,影響授粉。本蟲在高溫之春季乾旱期為發生盛期。
防治方法:
懸掛藍色粘紙或水盤誘殺成蟲。
可參考施用2.8%賽洛寧乳劑2,000倍等藥劑防治,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10.番茄斑潛蠅
學名:Liriomyza bryoniae Kaltenbach
英名:Tomato leaf miner
俗名:繪圖蟲、二能蟲、潛蠅
番 茄斑潛蠅年發生20世代左右。洋香瓜子葉剛長出時,即可發現成蟲以產卵管刺破組織吸吮汁液或在葉肉中產卵。幼蟲孵化後即潛入葉肉組織中危害,嚴重時子葉乾 枯,生長受阻。洋香瓜生育期,幼蟲潛入葉肉危害,初期被害葉片可見彎曲灰白色之食痕,嚴重時全園葉片呈一片枯黃焦乾景象,老熟幼蟲於土中化蛹,3~6月及 10~12月為發生盛期。
防治方法:
懸掛黃色粘紙或水盤誘殺成蟲。
可參考施用2%阿巴汀乳劑2,000倍、75%派滅淨可濕性粉劑1,200倍等藥劑防治,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11.銀葉粉蝨
學名: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
英名:Silver leaf whitefly
俗名:白龜神、白粉蝨、白蚊子
銀 葉粉蝨全年發生,繁殖力強,寄主植物廣。成蟲產卵豎立於葉背,孵化後之若蟲有4齡,1齡蟲有足可短距離爬行,尋找適當部位取食,2齡以後足退化固著於葉 背。本蟲直接刺吸植株養液導致生長衰弱。此外成蟲及若蟲分泌蜜露可誘發煤病,污染葉片及瓜果,影響植株光合作用,並使瓜果失去商品價值。秋末至春天為其發 生盛期,暖冬發生尤為嚴重。
防治方法:
懸掛綠色粘紙或水盤誘殺成蟲。
可參考施用11%百利普芬混合劑1,000倍、2%阿巴汀乳劑2,000倍、9.6%益達胺乳劑1,500倍、2.8%畢芬寧乳劑1500倍、2.4%第滅寧乳劑1,000倍及25%派滅淨可濕性粉劑1,200倍等藥劑防治,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12.瓜實蠅
學名: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
英名:Melon fly
俗名:瓜蠅、瓜蜂
瓜實蠅為洋香瓜果實之主要害蟲,年發生5~6世代,周年可見,本省4~9月為發生之高峰期。洋香瓜幼果果皮變硬前,雌蟲以產卵器刺入幼果並產卵於果實組織內,孵化後幼蟲即鑽入果內蛀食,造成被害果腐爛或畸形、彎曲而不能成長,老熟幼蟲,鑽出瓜果,潛入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
果實套袋。
疏果之幼果以廢棄之塑膠袋密封曝晒或搬離瓜園。
施用25%馬拉松可濕性粉劑+蛋白質水解物400倍防治
納乃得+糖水定點噴灑畦旁誘殺成蟲。
懸掛克蠅溶液誘殺雄蠅。
(二)、次要病蟲害
1.根瘤線蟲 Root knot nematode
病原: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 White) Chitwood
生育初期幼根因根瘤線蟲2齡幼蟲鑽入危害組織細胞,於根部形成腫瘤,影響水份及養份的吸收,地上部呈現黃化徵狀,嚴重時生長勢衰弱,生育停止,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與水稻輪作
施用以幾丁質為主之有機土壤添加物。
於 種植當日將藥劑施用於植溝內,覆土後再種植,且限種植當天施藥。推薦藥劑有10%芬滅松粒劑15公斤/公頃、75%福賽絕乳劑600~1,000倍2公升 /公頃、10%福賽絕粒劑20公斤/公頃、10%托福歐殺滅粒劑20公斤/公頃、10%普伏松粒劑30公斤/公頃、5%芬滅松粒劑30公斤/公頃及10% 托福松粒劑15公斤/公頃。
2.瓜螟
學名: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
英名:Cotton catrepillar
俗名:青蟲
瓜螟雌雄蛾交尾後產卵在葉背,卵沿葉脈散產。初齡幼蟲喜群集於葉背危害,啃食葉肉,僅留上表皮之白色薄膜,齡期漸長亦會吐絲捲葉,幼蟲也啃食幼果或蛀入果實內危害。老熟幼蟲常於捲葉、落葉、畦面或正常葉上化蛹。
防治方法:參考夜蛾類施用藥劑。
3.赤葉瞞
學名: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英名:Carmine spider mite, apple leaf mite
俗名:紅蜘蛛、苔
赤 葉瞞之成瞞赤紅或暗紅,背有黑色斑點數個,成瞞及若瞞均危害洋香瓜之葉背,尤以老葉之密度較高。成、若瞞以口器自葉片刺吸汁液,被害葉片出現小白斑;密度 高時可導致葉片黃化及脫落。本害蟲在溫度較高且乾燥季節繁殖迅速常導致嚴重危害,在瓜田一般都在結果後之生育後期發生較嚴重。
防治方法:可參考施用2.8%畢芬寧乳劑1,500倍、2.8%賽洛寧乳劑2,000倍及2.8%第滅寧乳劑2,000倍等藥劑。輪流施用上述之推薦藥劑,以避免抗藥性產生,並遵守安全採收期。
4.斜紋夜蛾
學名: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
英名:Tobacco cut worm, army worm
俗名:行軍蟲、黑蟲、黑土蟲、黑肚蟲、巢蟲、蓮紋夜盜
斜 紋夜蛾年發生8~9世代,幼蟲食性極雜。交尾後雌蛾將卵塊產於葉背,卵塊上覆雌蛾之體毛。成塊狀,初齡幼蟲群棲於葉背啃食葉肉而殘留透明之上表皮,第3齡 以後逐漸分散,四齡以後隨蟲齡增加而轉為晝伏夜出,晝間潛伏於殘葉或土粒間或接近土面之葉下,日落前再爬出危害,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
懸掛性費洛蒙緩釋劑誘蟲盒,高度約離畦面1公尺。
可參考施用10.3%蘇力菌水分散性粒劑4000倍、35%白克松可濕性粉劑3000倍等藥劑。
5.甜菜夜蛾
學名: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英名:Beet army worm
俗名:青蟲
甜 菜夜蛾年發生11世代,幼蟲體色多變化,一般呈綠或黃褐色,食性極雜。幼蟲藏於植株之心部,並吐絲將數葉牽引在一起而置身其中啃食,心梢常被啃盡,植株無 法正常生長,開花中之花器亦會被危害而影響授粉。此外幼蟲亦會啃食幼果造成枯萎,成熟中果實之果皮被啃食將嚴重影響其商品價值。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以 9~11月及3~5月為其發生盛期。
防治方法:
懸掛性費洛蒙緩釋劑誘蟲盒,高度約離畦面1公尺。
可參考施用10.3%蘇力菌水分散性粒劑4,000倍、2.8%畢芬寧乳劑1,500倍等藥劑。
6.番茄夜蛾
學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英名:Tomato fruitworm, corn ear worm, cotton boll worm, false tobacco moth
俗名:青蟲、大綠蟲
番茄夜蛾年發生8世代,成蟲將卵粒散產於嫩葉、花蕾、果實或其近處,幼蟲體節明顯,體表刺毛清晰可見。幼嫩莖葉甚至植株均可被取食,開花期部份幼蟲潛入花器危害,或鑽入幼果取食。幼蟲有自相殘殺習性。老熟幼蟲在土中化蛹,洋香瓜生育初期至幼果期為發生盛期。
防治方法:
懸掛性費洛蒙緩釋劑誘蟲盒,高度約離畦面1公尺。
可參考施用10.3%蘇力菌水分散性粒劑4,000倍、2.8%賽洛寧乳劑1,000倍、40%加芬賽寧可濕性粉劑2,500倍、75%硫敵克可濕性粉劑4,000倍等藥劑。
十一、其他植株不正常現象
1、鹽分障礙
土壤鹽分過高影響種子發芽及植株發育,莖葉矮化,果實變小、產量降低,應選擇含鹽分在導電度4 mmhos/cm以下之土壤栽培。
2、藥害
農藥能防治病蟲害或雜草,但使用或選擇不當則能為害作物本身,如葉緣灼傷、葉片斑點、壞疽或硬化黃化、心葉萎縮、生育受阻、捲曲落葉、嚴重則枯死。
3、裂果及裂蔓
早春結果期遇嚴重寒流,因水分激烈變化,而有裂果現象,或灌水不當也常導致裂果。另外果實接近成熟期,果皮網紋形成已硬化,而內部組織續發育產生膨壓也常導致裂果。灌水不當,遇寒流也常導致裂蔓,嚴重時根頭部腐敗,植株黃化枯萎。
4、膨軟果(發酵果)
在砂質地或溫室(PE隧道式)內發生多,果實成熟期溫度變化太大也容易發生,應注意栽培土地選擇,水份調節,果實成熟期溫室內(PE隧道式)溫度不宜過高,不偏施氮肥等以減少發生。
5、果皮疣狀突起
光皮洋香瓜發生較多,果實發育成熟期因噴藥、日照、溫度或肥料等原因引起的一種症狀,實際發生原因不明,果實套袋可減少發生。
6、果實日燒
光皮洋香瓜發生較多,應保持植株足夠葉數,雨後果實表面不留雨滴,避免太陽直射,注意栽培時期及品種選擇。
7、突然萎凋症
子葉展開後幼苗發生瘁倒,發育株或成株突然萎凋死亡,引起原因在苗期為疫病或立枯病發生,成株突然萎凋可能因土壤線蟲、病毒、黑點根腐病感染、灌水不當或著果太多引起植株衰弱而死亡。
預防方法
在子葉展開時用普克菌1,000倍液灌注基部,每株約灌O.1公升, 約隔2週再灌一次,可預防疫病及立枯病等突然萎凋症之發生。
成株應加強栽培管理,注意灌水及節制著果數,強化瓜株根系,以免植株衰弱而萎凋。
採 收
洋香瓜春作花後40~55天,秋作花後35~45天採收,採收 時應在清晨果溫尚低時進行,留果梗1公分剪下或剪成丁字形,運到集貨場分級包裝,加貼品牌標籤,供應各地市場拍賣或直銷超市。一般光皮洋香瓜及哈密瓜果實 肉質較硬,成熟時無離層發生,較耐貯運,網紋洋香瓜肉質較軟,且多汁,除溫室系統外均有離層發生,但均不耐貯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