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泰國健康農業考察分享

在網路上找到這篇分享,滿有趣的,轉貼上來讓大家讀讀!

 

泰國健康農業考察byPartnership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考察時間:2004.2.21-2.28.

泰國——一個與中國一樣具有深厚農業文化傳統的國家,同是溫和而內斂的東方民族,同樣面臨著現代化與全球化的衝擊,帶著傳統漸漸衰退的憂思。
泰 國政府正在推動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而現代化農業依賴于進行單一耕作的商品作物(cash crop),需要額外的投入。在這個系統下,農業不是為了直接的需要來生產食品,而是為了生產農產品進行對外貿易。在這個系統裏,農民只是生產,消費者只 是等待市場上所提供的食品。在農民與消費者之間的整個交易系統都被中間商所控制。

 


在 這種農業裏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曾經能夠種地滿足自己一切所需的小農漸漸不再能自給自足,他們得不到食品保障。生產需要很高的成本,市場價格也不穩定, 這些因素都導致他們負債或喪失土地。合成化學品的使用污染了土地、水、空氣和食品。商業性耕作和農場環境的污染導致生物多樣性被破壞。而以前,這片土地曾 經為農民提供過很多自然的食物來源,比如魚、螃蟹、蝦、青蛙以及大量可食用的植物。
這些也都是中國農業所面臨的問題。
在過去幾十年裏,泰國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常規農業(使用農藥化肥)轉成可持續農業。這要歸功於幾家民間團體(NGO)的努力——他們覺察到常規農業對於小農的生計以及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於是,2004年2月,我們踏上了去往泰國的行程,目的就是去向在推動健康農業發展上具有豐富經驗的泰國農民與民間團體取經,看看他們是如何在實踐中保持著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所有考察記錄請參考 泰國健康農業之旅 http://www.desert.org.cn/csa/wz_01.htm

第一站:泰國西部山區雲婉與帕擁的教育農場
簡 介:雲婉(Raweewan Srithong)和帕擁(PAYONG Srithong)的農場是一個家庭農場。雲婉于1989年畢業于曼谷達姆沙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的法律系。畢業後她加入了泰國中部城市素(Suphanburi)的一家民間組織。這個組織叫農村生態技術促進會 (Technology for Rural and Ecological Enrichment),簡稱TREE。她在這裏參與農作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工作。1995年她和她的丈夫離開TREE, 在丹昌(Dan Chang)創辦了自己的組織,主要是發展農業生態學和保護農作物的遺傳資源。丹昌位於泰國西部邊境山區中,與緬甸交界。因此一些參與項目的社區居民屬於 緬甸克倫邦人。
他 們在貧困的農村社區中開展工作,透過推動可持續農業和適當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保育工作,改善克倫族原住民和其他便會員農民的生計。雲婉主要負責推動共同學習 的計畫。共同學習包括在克倫邦婦女中復興傳統的染色與編織工藝,探討當地人特別是女性的知識與智慧,並就市場行銷方面為當地有機作物生產者提供建議。帕擁 則主要負責在社區中開發和推廣可持續農業技術及農作物遺傳資源保育工作。

 

第二站:清邁可持續農耕協會(The Institute for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ommunity,ISAC)
簡介:可持續農耕社區協會致力於幫助在自由貿易中受害的窮苦農民。協會鼓勵農民進行可持續耕作,重新恢復自給自足的能力。同時幫助農民自己組織起來,和消費者共同發展本地認證、本地市場和本地教育。

第三站:清邁有機農產品流動市場
簡介:流動市場即相當於社區菜市場,是在清邁可持續農耕社區協會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由農民有機合作社統一負責管理。合作社成員每週在固定時間到流動市場向市民出售他們的有機農產品,他們有統一的服裝、統一的標誌,並一起協商所有相關事務。

 

第四站:清邁印邦有機農產品中心(Imboon Centre)
簡介:這個組織與清邁有機合作社有著密切的聯繫,它是有機與自然農產品的收發中心,嘗試建立一個對環境和社會公平有利的銷售模式。印邦中心會址同時也是一個社區市集(流動市場),合作社成員在這裏向消費者直接銷售產品。


第五站:清邁美達村可持續社區農業合作社(Mae Th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簡介:美達可持續社區農業合作社是一個自發的農民組織。合作社致力於在社區內推廣可持續農耕,幫助農民共同面對生產、加工、認證與銷售中的問題。

第六站:曼谷近郊東棠農場(Duang Tawan Farm)
簡 介:東棠農場是農樂自然農耕中心(Nong Jok Farming Centre)的示範農場。這個非營利農場於1988年開始運作。中心的目的是要為自然農耕建立一個農場運作模式,使耕作者可以維持生產並銷售有機農產 品,例如蔬菜、雞蛋、水果等,這些產品會賣給“社區支援農業”。農場還會為農民、消費者、學生和其他對自然農耕感興趣的人士提供培訓。

第七站:曼谷綠網(GreenNet)
簡 介:組織在1993年由一群有志支持顧及環境與社會公平的商業活動的人士成立。它是泰國第一個有機鮮活產品的批發中心。目前中心經營的產品種類已擴展至幹 果、飲品、零食、種子和本地染料。中心經營的貨品已經出口到歐洲和亞洲臨近地區。開發另類市場之餘,綠色網路同時在泰國進行不同的試驗,包括建立國家驗證 系統、研究和開發有機產品、推廣社區企業、農民學習有機耕作的田野學校等。為了更有系統的為有機耕作的農民及企業提供支援服務,綠色網路決定成立“地球網 絡基金會”,而綠色網路就是負責推動公平貿易市場的合作社。
 

 

第八站:加拿大海外志願者組織(CUSO)
這個組織幫助我們安排了整個行程,也是我們的最後一站。CUSO過去40年來安排來自加拿大的志願者在全球30多個國家工作。現在的志願者服務,遍及農業、天然資源管理、爭取基本權利的項目和另類經濟的領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