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產耐病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5號及富含花青素落花生台南16號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5號及新品台南16號,豐產耐病、適合機械採收、富含花青素,將可提供消費者高抗氧化天然食品之新選擇。
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為台灣最重要之落花生研究單位,該場之育種目標除了提高穩定落花生單位面積的產量外,並選拔耐機械收穫之品種,以提高小包裝加工莢 果的品質;選育莢果外在及內在品質均佳的品種,供應鮮莢加工業者,生產適合台灣消費者口味的產品,降低進口產品對農民的衝擊。該場於97年5月23日通過 落花生新品種「台南15號」之命名審查,並於2009年正式選育出具有高抗氧化活性之花青素之落花生品種台南16,該品系富含花青素,可作為高抗氧化天然食品之新選擇。

  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為台灣主要豆類雜糧作物,其莢果或子實具有多項用途。目前全國栽培總面積約為 23,800公頃,總產量約為 62,000公噸,總產值約為 30億元。主要產區在雲林、彰化、嘉義一帶,其中雲林縣總生產面積達三分之二以上。目前常見栽培品種有台南選 9號、台南 11號、黑金剛、花仁及台南 14號,其中台南 14號屬大粒種、高產、品質優,為目前主要栽培種,佔全部種植面積70%~75%。黑仁花生生產面積每年約 1,000~1,200公頃,目前約有 16,000公斤外銷日本市場。

  台南15號屬西班牙型(Spanish type),株型直立,植株倒伏等級低,適合機械收穫,產量較台南 14號春作高產約 10%。植株性狀:株高春作約 47.1公分,秋作約 41.6公分,分枝數約 4~8支,莖呈淺綠色,葉為倒卵形,花為黃色,莢果為中筒形,長約 3.65公分,寬約 1.58公分,稍具果腰,莢殼厚且具有網紋,每莢通常有二個籽粒,籽粒為橢圓形,長約 1.77公分,寬約 0.97公分,種皮為粉紅色。始花期春作約為出土後 30~40天,秋作約為 25~30天,生育日數春作約為播種後 120~127天,秋作約為 102~112天。春作及秋作的平均公頃莢果產量分別為 3,563公斤及 2,725公斤,春作及秋作較台南 11號增加 6.3%、4.4%;較台南 14號增加7.0%、2.4%;春作及秋作的平均公頃籽粒產量分別為 2,456公斤及 1,895公斤,較台南11號增加 4.4%、4.2%;較台南14號增加 13.5%、4.6%。剝實率春作為68.9%,秋作為 69.5%。千粒重春作為 690公克,秋作為 675公克;百莢重春作為 167公克,秋作為 164公克,春作千粒重及百莢重較台南 11號各高出 19.2%及 16.8%,秋作較台南11號各高出 21.8%及 17.1%。在田間自然發病情形下,銹病及葉斑病的罹患等級,春作為 2.60及 2.57,秋作為 2.57及 2.47,均較台南11號低。適合作為帶殼焙炒加工及水煮鮮食莢果的原料,焙炒莢果的風味及組織口感均佳,且籽粒呈長橢粒,適合以原味炒食。

 

台南16號屬瓦倫西亞型(Valencia type),株型直立,植株倒伏等級低,莢果為長中筒形,不具果腰,莢殼厚且具有網紋明顯,每莢通常有3~4個籽粒,籽粒為圓桶形,種皮為深紫色,富含花 青素。春作、秋作的平均公頃莢果產量分別為 2,378公斤及 1,989公斤,春作、秋作較地方栽培種黑金剛增加 10%、2%、秋作的平均公頃籽粒產量分別為1,436公斤及 1,336公斤,較地方栽培種黑金剛增加 10%、1%。平均剝實率春作為 60.3%,秋作為 67.1 %。千粒重春作為 432公克,秋作為 432公克;百莢重春作為 185公克,秋作為 189公克。具有耐銹病及葉斑病特性。植株倒伏等級春作為 3.0,秋作為 2.7,略高於台南 14號。適合作為帶殼焙炒加工、水煮鮮食莢果及花青素提煉的原料的原料。

 

(聯絡人: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 陳國憲 06-5912901轉 530)

005.JPG006.JPG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台南縣新化鎮牧場70 電話:06 - 591-2901  傳真:06 - 591-2928 本場上班時間:AM8:00~PM5: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