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科紅麴─古老而創新的健康食品
佛教花蓮慈濟綜合醫院
中醫科柯建新醫師
前言

「藥食同源」在中國已有至少四千年的歷史,紅麴自古到今就是一個具有藥用與食用雙重價值的典型代表,舉凡釀酒、釀醋、紅糟肉、紅豆腐乳、乃至於醫療用途,在在都顯示出紅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全世界都開始提倡以食品促進健康,以廚房代替藥房的今天,紅麴的保健療效及治療功能格外受到世人的關注。以下是我們針對紅麴在歷史上的發展過程、近代醫療上的貢獻及科學佐證做一個概要性的介紹。

在傳統食品和食療中的作用

紅麴(anka, ang-kak, ang-lhak)在日本稱為"beni koji"或 "aka koji",歐美也以"中國紅米"(red
Chinese
rice)著稱。紅麴的源由已甚難稽考,在我國最早的藥書-後漢的【神農本草經】已有提及紅麴,但無詳細的敘述。紅麴烹調食品最早記載於五代陶品的【清異錄】:「有賜緋羊,其法以紅麴煮肉,緊卷,石鎮,深入酒骨醃透,切如紙薄,乃進。(注:酒骨,糟也)。」宋代蘇軾等人的詩中多次提到紅麴酒。明朝李時珍所撰寫的【本草綱目】(西元1590年)記載紅麴「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榖,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打撲傷損,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明末宋應星也在【天工開物】(西元1637年)一書卷十七專門介紹紅麴「其義臭腐神奇,其法氣精變化。世間魚肉最腐朽物,而此物薄施塗抹,能固其質於炎暑之中,經歷旬日,蛆蠅不敢近,色味不離初,蓋奇藥也。」台灣民間還流傳紅麴治療小孩和老人夜尿及輕微氣喘的偏方,其功效極為良好1。

紅麴的作法

紅麴又稱紅麴米,古法係用粳米醃製,製造方法是選擇適當紅土,挖一深坑,在坑的上下周圍均鋪上篾席,然後將梗米倒於其中,上壓重石,使紅麴真菌寄生於粳米發酵,等發酵之後顏色轉為紫紅,再收集作為食品添加之用。現代製法則是將冷凍保存之紅麴菌做斜面石花菜膠作小量培養,然後用三角錐瓶培養液大量培養,培養成的菌種接種到糯米上,經過兩次投水後再乾燥粉碎,每一個步驟都經過品質管制及精確計算,最後作成成品,即可包裝上市2。

紅麴成份及作用
紅麴含紅麴色素、Glucosamine、γ-GABA、 Monacolin-K、Lecithin等等,其作用如下:
1).Glucosamine:是生合成結締組織基質所必須之成分,可以供應關節及關節軟骨之營養,促進關節代謝正常化,同時也可以改善滑液的黏多醣體,恢復滑液的潤滑功能,所以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風濕性關節炎。
2).γ-GABA(Gamma-Aminobutyric
Acid):為大腦的化學傳遞物質,可調節大腦的興奮及抑制,除了治療各種癲癇外亦具有降血壓、降血糖作用。
3).Monacolin K(即Lovastatin):可抑制HMG-Co
A還原悔之作用,所以可抑制膽固醇合成,同時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所以可4).Lecithin:可以增強腦神經代謝,提昇腦力。
成份 功效作用機轉
Glucosamine促進關節正常供應關節及軟骨之營養
γ-GABA降血壓調節大腦興奮與抑制
Monocolin K降膽固醇抑制HMG-CoA還原酵素活性
Lecithin預防血管硬化促進HDL產生
Flavonoids 防癌 抗氧化

另外東吳大學黃顯宗教授也在某些紅麴菌的培養液中分離出非廣效的抗菌物質Monascidin,此物質可以抑制某些食品腐敗菌如桿菌屬(Ba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及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之生長,故紅麴菌可說是一種具有相當多用途之微生物2。

近代相關研究
近代對紅麴產品最著名的研究,就是東京農工大學遠騰教授的報告,他是首位從泰國紅麴食品純化出紅麴菌的科學家,同時也是發現紅麴菌可能抑制膽固醇合成的研究學者,1985年美國Goldstcin及Brown教授更進一步實驗,找出Monacolin抑制膽固醇合成的作用機轉,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紅麴從此聲名遠噪。

日本研究人員從紅麴菌Monascus ruber 的培養液中發現Monacolin
K之後3,又陸續地在紅麴菌的培養液裡發現其它五種構造類似物4,均具有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功用,惟效力上均不如Monacolin
K。最近的研究指出紅麴菌至少可產生另兩種Monacolin類似物,均具降膽固醇功效。

多項在中國的臨床實驗以及在美國UCLA醫學院的研究證實,紅麴能對人體產生正面效益。這些實驗涉及的1,000餘位血脂肪過高患者,連續8週每天服用0.6-2.4g劑量的紅麴營養成分,結果此種營養補充品讓患者體內的膽固醇減少了28-68
mg/dL;換言之,也就是降幅達11.2%~32.8%。透過這些臨床實驗,顯現了紅麴不論是對想要維持體內健康膽固醇標準的成年男子及婦女,或者被醫生建議適宜使用營養補充品以維持健康的患者,都具有莫大的效益和安全性,特別是搭配健康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時,情況更為顯著。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上在1999年2月發表一篇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針對八十三位34歲至78歲高血脂症的美國人,以最精確可靠之隨機雙盲對照控制法所進行的十二週臨床研究。結果發現在每人每天吃2.4克紅麴粉的試驗組中,第八週就發現LDL降低22%,HDL平均增加7~14%,總膽固醇降低17%,三酸甘油酯也下降了11%,而未進食紅麴粉之對照組,則仍維持原數值。降膽固醇藥物會使肝指數上升,至於以紅麴作為營養補充劑的研究對象,其肝臟和腎臟功能都無任何不良反應,實驗組之肝指數,與實驗前並無差異,充份顯示出紅麴對肝並無任何副作用,數據如下5:
肝功能指數 實驗組對照組
實驗前 實驗後 實驗前實驗後
GOT(U/L)22±920±8 21±9 21±11
GPT(U/L)24±5 23±6 22±6 22±6
尿素氮(mmol/L)6±15±16±1 6±1
γ-GT(U/L) 27±18 23±19 23±13 21±11
乳酸去氫脢(U/L)155±25 152±23 158±28 152±19

另外同樣在美國UCLA醫學院完成,於1998年發表在FASEB 雜誌上之實驗亦顯示,受試的83人,實驗組每日食用紅麴2.4
g,8週後總膽固醇平均值從254± 36gm/dL降低至208±31mg/dL(下降18%),而且腎功能並無任何不良反應6。

紅麴的安全及毒性試驗
在急性毒性測試方面:大鼠口服紅麴24g/kg的劑量(此劑量相當於人體每日量0.49g/kg的600倍),連續觀察七天,並無不良反應出現。顯示紅麴對這些動物用相當於600倍人體劑量時,其結果是安全的7。另外小鼠使用紅麴濃縮物,相當於533倍於人體的標準劑量,以小鼠體重、行為及器官組織病理來評估時,也無出現毒性反應8。

在慢性毒性測試方面:以38.5、69.5和125倍於正常人標準劑量的紅麴濃縮物給予大鼠服用90天,不論是血液成分、肝功能測試及器官組織病理檢驗,都顯示無毒性,尤其更無不良反應在這些動物的肝或腎臟9。

禁忌症
下列情形一般不建議食用紅麴等相關產品10:
1.懷孕中或計劃懷孕的婦女
2.肝功能指數不正常
3.長期酗酒以致肝功能受損者
4.正在服抗真菌藥(Triazole類)及抗排斥藥(Cyclosporine類)

結論
紅麴是中國老祖宗的偉大發明,除了製造色澤鮮豔、味美可口的紅糟食品外,其近代醫療上的用途更是廣泛,由於它的用途廣,效果優異,應可大力推廣為健康食品。

參考文獻:
1.高紅:<紅麴在傳統食品和食療中的作用>,《科學史通訊》1998:(17),37~41。
2.陳偉元、張耀南:<紅麴菌的奧祕>,《生物資源生物技術》1999:1(3),156~159。
3.Endo A. Monacolin K, a new hypocholesterolemic agent produced by a
Monascus species. Journal of Antibiotics. 32(8):852-4, 1979 Aug.
4.Endo A. Komagata D. Shimada H. Monacolin M, a new inhibitor of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 Journal of Antibiotics. 39(12):1670-3, 1986 Dec.
5.Heber D. Yip I. Ashley JM. Elashoff DA. Elashoff RM. Go VL.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s of a proprietary Chinese red-yeast-rice
dietary suppl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9(2):231-6,
1999 Feb.
6.Heber D. Yip I. Ashley JM. Elashoff DA. Elashoff RM. Go VL.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s of a proprietary Chinese red-yeast-rice
dietary suppl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9(2):231-6,
1999 Feb.
7.Acute Toxicity studies in Animals (Red Yeast Experimental Report)
-Unpublished, by Li Changling, Dept. of Pharmacology,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8.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of XueZhiKang in Mice.- Unpublish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9.Long Term Toxicity Studies in Aminals (Red Yeast Experimental
Report)-Unpublish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10.科達生藥研究文獻─心血管系列:紅麴

△回藥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