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第一大段「承聖言以標宗」,在上一回已大致研究過,現在繼續探討第二大段「設問答以明宗」。這又分兩段,即先問後答,如下表所示:




  今先研究問的部分,即「舉百法無我合問」,論文是:

  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是說:世尊所謂的「一切法」是指那些呢?又「無我」又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論主天親菩薩為了利樂有情眾生,特別提出來的兩個問題,並藉此以顯示本論的宗旨。論主這種藉者問題的誘導,以發現所要探討的主題的教學法,乃是當今科學教育上最重視,也最提倡的一種促進學習效果的教學法,教師為了闡明一項學理或一個定則,經常要運用發問的技巧,透過問題的激盪,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歸納和創造、發現的能力!這種探討式的教學法,興傳統的直述式教學法,是大不相同的。
  現在論主即是教師,吾輩後學者即是學生,教師提出這兩個問題來,要我們參一參,以啟發我們的悟性!  
說到所發問的問題類別,大概可分為五種:
  1.不解問—— 因為不了解才發問,這是第一種問題的類型。
  2.愚癡問—— 因為愚癡,不明是非善惡才發問,這是第二種問題的類型。
  3.試驗問—— 為了試驗對方懂不懂才發問,這是第三種問題的類型。
  4.輕觸問—— 輕是輕慢,觸是觸犯,為了要冒犯他才發問,這是第四種問題的類型。
  5.利樂有情問—為了令有情眾生悉得利益安樂才發問,這是第五種問題的類型。
  以上五種問題類型中,「不解問」和「愚癡問」,是屬於「本分問」,按後學者的名分上,當該是這麼發問的!「試驗問」和「輕觸問」是屬於「慢彼問」,即這種發問含有輕慢對方的意味。「利樂有情問」是屬於「方便問」,即是善巧方便的發問,藉此發問以開示化導有情,令超脫苦輪,得諸法樂!現在,天親菩薩所假設的這兩個問題,正屬於五種問中的「利樂有情問」!
  問題既已提出,接著便是回答的部分,科判叫「列百法無我分答」,又分兩段,即先答「百法」(即一切法),後答「無我」。在回答「百法」時,又分兩段,即先略答,後詳答,如下表所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explor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